温州
 
     
 
 

笔筒树回归 “安家”苍南马站

 
 
发布日期:2024-09-25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省林业局
字号:


  近日,苍南县林业局联合浙江省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开展珍稀濒危植物笔筒树野外回归活动。今年以来,已繁育苍南种源笔筒树幼苗510株,新增亚作所苍南马站试验站回归点一个,回归种植笔筒树66株,在苍南大渔镇笔筒树原生境回归种植37株。通过此次野外回归,进一步增强了笔筒树种群。

  苍南作为笔筒树分部的最北缘,自2018年开始,浙江省林业局、浙江省财政厅联合下达资金任务,截至目前已累计拨款179.2万元用于笔筒树种质资源保护、繁育及野外回归项目。苍南县林业局持续与浙江省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开展密切合作,开展了笔筒树的原生境保护、人工繁育、致濒机制和野外回归等工作。已建立笔筒树原生境保护点1个,开展了保护设施建设及动态监测、经营管护,使笔筒树生境得到有效恢复与改善。建立了笔筒树专用苗圃,构建笔筒树孢子繁育体系,实现笔筒树繁育过程中的精准控制性育苗,共繁育笔筒树种苗2521株。同时在苍南县大渔镇原生境保护点、温州瓯海景山、温州龙湾大罗山、温州大学、温州生态园、肯恩大学、苍南赤溪、马站、莒溪林场等地累计回归笔筒树465株,有效保护了笔筒树资源。

  笔筒树(Sphaeropteris lepifera)为桫椤科(Cyatheaceae)白桫椤属(Sphaeropteris)树蕨类植物,树干修长,树冠如伞,叶痕大而密,在物种形成、古气候研究及古生物学等方面也具有重要价值,同时在研究中国大陆与台湾植物区系关系等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为我国第一批二级重点保护植物。自然条件下,笔筒树的繁殖主要依靠叶背产生的孢子进行,但孢子存在寿命短、繁殖周期长等缺陷,且因其出色的外形与观赏价值,常遭到破坏性挖掘。浙江省林业局于“十三五”和“十四五”期间持续开展浙江省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抢救保护工程行动,苍南县笔筒树救护列入其中。苍南县林业局与浙江省亚热带作物研究所持续开展笔筒树保育工作,为实现笔筒树的种群恢复、种质资源保存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

(苍南县林业事业发展中心、苍南县林业局)




[关闭窗口]
 
     
 
地方政府网站 国内林业 省直部门 市级林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