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安:保护古树名木 留住儿时记忆
夏季是树木生长旺盛的季节,也是病虫害高发的季节。淳安县威坪林业中心站积极加强古树名木巡查与保护,及时了解古树名木生长动态、病虫害状况,制定合理的巡查制度。
淳安县威坪林业中心站充分利用护林员力量,实行网格化管理,将辖区内的古树名木按片区划分、专人负责,主动联系、定期反馈、及时上报;通过先期摸排生长态势较差的古树名木,建立重点关注档案,加强巡查力度。针对往年古树名木救助情况,及时跟进了解前期古树名木保护成果,开展现场研判,观察古树名木长势、有无病虫害、有无人为损伤等情况,并与专家沟通,全面准确把握古树名木现状,给出针对性的应对策略。(王元富)
临海市林场获得国际认证
临海市林场通过法国BV(必维)国际检验集团的审核,获得了FSC森林可持续经营认证证书。FSC认证是世界森林贸易网的入会门槛,也是目前国际市场上认可度最高的森林认证体系之一,已在意大利、厄瓜多尔、智利等16个国家及地区开展项目,为森林经营者带去量化的价值评估,切实推动森林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
近年来,临海市林场以浙江省国有林场改革试点为契机,深入推进森林抚育、珍贵树种培育、森林防火等工作,高质量完成了国有林场改革。此次通过FSC认证,展现了临海市林场优质的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为林产品进入国际销售市场提供了一张“绿色通行证”。(金晓欣)
常山“碳”索新产业让青山变金山
衢州市常山县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得碳汇资源丰富。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积极探索以实施全国首批CCER造林碳汇项目开发试点为突破口,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以集中收储开发碳汇、创新“碳汇+司法”“碳汇+金融”“碳汇+出行”“碳汇+会议”模式等,设立“两山合作社”为林业碳账户一级账户开发主体,对林场、村集体、农户的造林抚育地块碳汇量进行收储,统一审定核证开发,收到碳汇交易收益后再反哺林农,形成了“林地流转—碳汇收储—平台交易—收益反哺”的良性闭环,实现林业碳汇“可度量、可交易、可变现”,“碳”索出一条绿色低碳共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陈骄羽)
乌鹃首次现身成为绍兴记录到的第391种鸟类
近日,绍兴鸟类摄影爱好者董先生在府山拍到了一只“奇怪”的野生鸟类。作为鸟类摄影爱好者,董先生拍到过很多野生鸟类,但从未见过这种鸟类。这只鸟的羽毛很像发冠卷尾,但嘴部又像黑卷尾,董先生因无法确定究竟是什么鸟类,于是与野生动物保护专家、市林业局资源保护处相关负责人取得联系。经过初步辨认,该鸟为浙江省罕见的鸟类——乌鹃,且是绍兴市鸟类新记录。
截至目前,绍兴市共记录到野生鸟类391种。随着绍兴市林长制改革持续深化,各区、县(市)县域野生动植物本底调查持续开展,生态成效不断显现,相信将会发现更多野生鸟类的“倩影”,为城市增添更多生机与活力。(赵锷)
宁波市林草种质资源普查成果全省首家通过专家验收
6月19—20日,宁波市林草种质资源普查工作成果全省首家通过专家验收,来自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浙江省森林资源监测中心、浙江农林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充分肯定普查工作及成果,特别是市级核查和汇总成果,为全省和其他地市成果总结提供了模板。
第二次全国林草种质资源普查工作部署以来,宁波市各级林业部门高度重视,在省、市专家组的线上线下培训、指导、把关下,严格按照实施方案和技术规程要求实施。通过本次林草种质资源普查,进一步摸清了已保存、栽培利用和重点野生林草种质资源家底,对进一步丰富全市林草种质资源多样性,保障现代林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余敏芬 李修鹏 卞正平)
安吉县双一村毛竹经营收入迎来首次分红
6月26日,安吉县昌硕街道双一村毛竹经营股份合作社进行首次收入分红。此次分红毛竹总利润款274.91万元,其中村民共发放233.23万元,人均分配984.5元。合作社通过整合全村的毛竹资源,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和规模化管理。积极引进现代化的种植和管理技术,提高了毛竹的产量和质量。在销售渠道上,合作社不断拓宽市场,与多家企业建立了稳定的供货关系,极大地提高了竹材的市场竞争力。
双一村通过竹林股份合作社的经营模式,不仅增强了自身的经济实力,还为周边地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这一模式充分证明了合作经营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升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左璐莹)
乐清市首批52个自然资源单元完成统一确权登记工作
近日,乐清市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项目专家验收会召开,对乐清市自2022年以来开展的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成果进行审查。经与会专家认真审核、质询,一致同意该项目通过验收,标志着乐清市首批52个自然资源单元完成统一确权登记的阶段性工作。
自2022年起,乐清市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工作有序开展资料收集处理、编制工作底图、预划登记单元、乡镇张贴通告、内外业调查、成果上图入库等环节,建立了自然资源地籍调查成果内部联审机制,组织开发利用、空间规划、森林资源管理、调查监测、不动产登记等科室对成果进行内部审核等。下一步,将推动该成果在规范资源管理、提升资源利用效率、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连子豪)
出圈!海宁长安擦亮“浙里长安花卉”区域品牌
近年来,海宁长安镇在“花路”上持续开拓前行,成为全省最大的鲜切花基地和世界花园大会的永久举办地。长安花卉种植由最初的3个村发展至7个村,种植面积达6230亩,惠及全镇农户1200余人,已有行业龙头企业36家。为推动长安花卉提质增效,助力长安花农增收致富,长安镇于2023年5月成功注册了“浙里长安花卉”区域品牌。
为帮助本地花农打开销路、拓宽市场,提升“浙里长安花卉”区域品牌影响力,长安党员主播群体积极发挥所长,扛起了带动群众致富增收的青年担当。聘任4名先锋党员为长安花卉“红色传播者”。他们利用自身优势和影响力,为长安花卉产业吆喝,助力长安花卉触网出圈。(宋伟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