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台县街头镇寒山湖景区的乌药种植基地,民工们忙得不亦乐乎,把一块块饱满粗壮的根茎放在筐里。
同样的场景,在宝华林场野猪堂黄精种植基地、石梁镇茅蓬基黄精基地、三州乡下屋村等地重复上演,人们的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乌药、黄精均是天台“三大仙草”之一。它们的生长周期都比较长,但收入也殊为可观。以乌药为例,8年方可采挖,每亩产出5000斤左右。按每斤50元计算,相当于每年亩均收入3000多元。黄精采收期限也在5年以上,亩均收入与乌药类似。
天台县充分利用丰富的林地资源,依托“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积极做大林下产业。目前,全县乌药、黄精种植面积在全省名列前茅。
浙江红石梁集团天台乌药有限公司在三州乡下屋村附近建有上千亩基地,该村常年从事乌药种植、除草、采收等村民就有30多人,平均每人每月收入3200元左右,临时用工平均每天不低于160元,带动了当地群众发家致富。
国家级和省级“双料”林业乡土专家吴伟茂,在宝华林场野猪堂建有黄精种植基地,最多时招收民工四五十人,主要从事拔草、种植、施肥、采挖、清洗等工作;长期雇用6人,主要负责蒸、晒、分拣和包装工作,每年支付工资近100万元。同时,带动周边村民种植黄精1000多亩,承诺按照市场价收购,解了村民后顾之忧。
品质道地,价格喜人,一块块小根茎成为一块块“金疙瘩”,天台林下产业走上了高质量发展之路。
(天台县林业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