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往年规律,农历春节前是雷笋集中出笋的黄金时期,鲜嫩的雷笋纷纷破土而出,为市场供应增添一抹亮色。然而从去年12月14日起,晴旱无雨的天气持续了一个多月,给雷竹笋的生长带来了严重阻碍。杭州市余杭、临安等雷竹笋主产区,出笋量与往年同期相比大幅下降。
急民之所急,为减少笋农损失,保障市民在春节期间能尽情享受雷竹笋的美味,同时落实春节期间食品安全工作要求,杭州市林科院联合区县林技专家,深入余杭、临安等地的雷竹笋生产基地开展调研。专家们仔细查看竹林覆盖情况,检测覆盖后发热层腐烂程度和温度。调查发现,当前不少竹林不出笋或出笋量极少,主要原因是干旱导致覆盖物发热层腐烂不充分,温度达不到竹笋萌发所需标准。针对这一问题,专家们建议加强竹林水分管理,指导经营主体利用河道、沟渠、水库的水源,对竹林进行科学补水浇灌,帮助笋农开展生产自救。
据杭州市气象局预测,今年春节前期降雨依旧偏少,后期可能出现1 - 2次寒潮或强寒潮天气,气温起伏较大。考虑到这一情况,专家组提醒竹笋经营主体密切关注天气动态,及时维修和维护补水抗旱设施设备,适当增加竹林覆盖厚度,提前做好应对寒潮的准备,全力保障雷笋稳定丰收。
近年来,杭州市林科院以乡村振兴和科技推广项目为依托,不断深化林技推广“四联”帮扶机制。积极对接首席推广专家、各级林技员和乡土专家,积极投身于技术推广工作,大力推广笋竹两用林和“一竹三笋”栽培技术。通过科学的经营手段,提升雷笋、冬笋、春笋、鞭笋的产量和质量,切实增加了竹林经营效益,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
(杭州市林水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