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盐县创新保护机制 护佑候鸟迁飞 |
| ||||
海盐县南北湖风景名胜区地处浙江省北部的杭嘉湖平原,位于?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上,自古以来就有多种鸟类在这里栖息,或安家繁衍或短暂过度。多年以来,南北湖依托良好的绿色生态优势,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林长制为抓手,以“林长”+“警长”相结合,生态环境得到全方位优化,生物多样性日益丰富。11月7日,《2024候鸟迁徙 浙江海盐建立生态警务联勤工作站守护候鸟迁徙》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海盐县创新保护成果得到央视点赞肯定,主要在于做好以下工作: 抓住“人”这一因素,充实林业工作队伍。全面推行林长制改革以来,海盐县南北湖深化县、乡、村“林长+警长+护林员”的三级联动管护机制,共设立林长30人、总警长1人,配备护林员18名,划定责任网格13个。今年,在此基础上创新设立生态义警,建立“林长+生态警长+志愿者+公益组织”的联动机制,形成林业领域群防群治多元共治共同体。层层衔接、环环紧扣,全方位落实管理制度,构建起“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森林资源保护组织体系,确保“山有人管、林有人护、责有人担”,实现管护无盲区。 在南北湖的山林和湖泊间,护林员组成的护鸟队伍坚持日常巡山、巡湖工作,他们的身影穿梭在山林间,让候鸟守护防线更加坚实。护林员队伍成立以来,累计巡林2160余次,巡护面积超10万亩。凭借多年的经验,护林员队伍每天针对一些重点隐蔽点位进行巡逻,检查是否有捕猎工具存在,一旦发现立即处置。在候鸟迁徙季,他们还会密切关注候鸟的状态,一旦发现受伤的鸟类,就会立即进行救治上报。 做好“护”这一文章,数字赋能鸟类保护。为了更好地守护珍贵的生态资源,今年,海盐县南北湖在全省率先建立了首个以候鸟保护为主责的生态警务联勤工作站,汇聚了自然资源、公安、综合执法等9个部门的力量,形成了“专业+机制+大数据”的管理运行模式,对候鸟迁徙带进行全方位保护。 该工作站采用大数据分析,精准预测候鸟的迁徙路径和停留区域。同时,无人机全面巡视景区,实时反馈山林画面,清晰显示出山林每个角落的情况。如有非法捕猎或破坏鸟类栖息地的行为,会立即通知地面巡逻队员前往处理,大大提高了响应速度和工作效率,张网捕鸟等非法狩猎行为难逃工作人员法眼。今年以来,工作站已经打击了2起非法狩猎案件,累计救助保护鸟类40余只。 如今,随着数字赋能+人工联动的生态保护网不断织密,南北湖景区接纳的候鸟种类也不断丰富,每年冬天会有15万只左右的候鸟在南北湖停歇。目前已观测并记录鸟类达344种,包括国家一级保护鸟类9种和国家二级保护鸟类66种。 除央视外,海盐县创新保护成果也得到多家省内媒体报道:2024年8月14日,《全国生态日 南北湖“生态义警”:让候鸟自由飞翔》在浙江卫视播出;10月30日,《记者探访全省首个候鸟保护生态警务工作站 南飞的候鸟,我们为你护航》在浙江日报刊登。 (海盐县林业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