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情预警  
 

关注毛竹枯梢病危害

 
发布日期:2025-10-16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浙江省林业局
字号:


近日,宁波市江北区森防站在开展有害生物调查时发现有些毛竹出现枯死的症状。检查发现,有的全株枯死,有的枯梢、枯枝;在竹秆上可见长条形黑色舌状斑,枯枝节间上有黑色病斑,是毛竹枯梢病的典型症状。

毛竹枯梢病的病原菌是子囊菌亚门的喙球菌属的竹喙球菌Ceratosphaeria phyllostachydis,该真菌主要危害当年生的新竹,病菌从竹子的枝条或主梢侵入,导致枝条甚至整个竹梢枯死,严重时整株竹子死亡,如同被火烧过一样。竹喙球菌在染病竹子的病枝、病梢上越冬,次年春季(4-5月),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病菌产生孢子,孢子随风雨溅洒或悬浮,侵入新竹枝。病菌侵入后有潜伏期,通常在7月上中旬开始出现症状,8-9月为发病高峰期。

方式方法:

1.清理病源,减少菌量。在冬季或早春,结合竹林抚育,全面、彻底地清除林内的病竹、枯枝、枯梢,并将其带出林外集中烧毁。这是减少林内病菌数量的最有效方法。

2.加强抚育,科学管理。合理砍伐,保持合理的竹林密度,避免过密,保证通风透光。对竹林进行松土、施肥,增强竹树的长势,提高其抗病能力。注意氮、磷、钾肥的平衡施用。在低洼地开沟排水,降低林地湿度,创造不利于病菌繁殖的环境。

3. 化学防治。在新竹发枝展叶期(5月下旬至6月中旬) 进行喷药保护。可使用 5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500-1000倍液、70% 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500-800倍液或其他高效低毒的杀菌剂。需对当年生的新竹进行全株喷雾,特别要保护枝杈部位,每隔7-10天喷一次,连续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