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阳县“三链协同”贯通用地用林审批堵点 打造极速审批“新路径” |
| ||||
|
平阳县聚焦传统用地用林审批“流程冗长、材料冗余、协同低效”等问题,在全市率先探索用地用林联动审批改革,创新构建“数据链贯通、流程链再造、监管链升级”三链协同机制,实现全市首个联审项目20天极速获批,审批效率提升67%,材料精简近40%,企业跑动次数降至2次以内。 贯通“数据链”,破除信息壁垒增效能 一是构建“一图统管”协同体系。成立用地用林联动审批领导小组,深度整合内部业务系统,以省域空间治理数字化平台“一张图”为底座,打通用地、林地、规划等数据孤岛,实现项目矢量数据、地类认定、权属信息实时互通共享,推动数据资源高效整合与利用。 二是打造“一体作业”联勘机制。针对以往“地林分勘、重复踏勘”等问题,建立联合踏勘机制,通过统一现场踏勘、同步内业审查等方式,实现“一次到场、多方认定”。如南雁文旅公共设施项目,联合踏勘取代原有2次独立踏勘,减少重复环节耗时15天。 三是深化“一窗联办”闭环管理。建立联审项目全流程跟踪台账和限时办结机制,设立统一的部门内部受理窗口,制定标准化审批操作指南,确保用地用林审批事项“一窗接件、内部流转、统一出件”。如笠湖村文化活动中心项目审批时间由20天压缩至3天。 再造“流程链”,聚焦精简高效提速度 一是材料做“减法”,实行“一单清”。全面梳理整合用地、用林审批通用材料清单,将项目立项文件、规划选址意见、土地勘测定界报告、林地可行性报告等4项共性材料整合为一套申报基础包,实行“一表申请、多方共享”,申请材料总量精简近40%。 二是流程做“除法”,实施“并联审”。打破部门串联审批惯例,推行“统一受理、内部流转、同步审查、联合公示”的并联审批模式,变“接力跑”为“齐步走”。改革后,南雁文旅公共设施项目提前开工40天。 三是服务做“加法”,实现“前置办”。建立重大项目审批服务专员制度,提供政策咨询、材料预审、跟踪协调等“全链条”服务,切实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如南雁文旅公共设施项目通过流程优化,企业跑动次数从多次压缩至2次以内。 升级“监管链”,强化阳光优配促公平 一是推行“平台互联”数字监管。推动联审系统与省域空间治理、林地审批、土地规划等平台互联互通,实现项目信息、矢量数据、审查意见在审批部门间“在线上传、实时共享、全程留痕”,有效降低重复审核和资源错配风险,助力粮食储备库、燃气供应一体化及安全提升等3项工程顺利通过省、市可研批复。 二是建立“亩均效益”监测预警。依托平台汇聚的审批数据和资源底图,建立重点项目用地用林需求动态监测和资源保障预警机制,通过数据分析,精准识别保障堵点,推动有限资源向优质项目和民生工程倾斜。 三是狠抓“阳光征迁”全程透明。将涉及土地征收和林地占用的联审项目全面纳入“阳光征迁”系统监管范畴,实现用地范围、权属信息、补偿标准、审批进度等关键要素“在线可查、过程可控、责任可溯”。 (平阳县林业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