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林业局简报2025年第17期(林长制工作专辑60) |
| ||||
|
浙江省林业局简报
第17期 林长制工作专辑 60
浙江省林业局办公室 2025年10月31日
【编者按】全面推行林长制以来,全省各地以林长制为抓手,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持续推动“绿色资源”向“绿色经济”转化。现编发温州市、杭州市余杭区、兰溪市、丽水市莲都区典型案例,供各地交流借鉴。
l 温州市依托林长制探索山区增“汇”共富新路径 l 杭州市余杭区以林长制推动竹产业转型升级 l 兰溪市深化林长协作打造林业共富综合体 l 丽水市莲都区林长制激活“苔藓+”生态价值
温州市依托林长制探索山区增“汇”共富新路径。温州市总林长挂联山区共同富裕建设,创新开发“林业共富碳汇”微信小程序,为山区共富和绿色低碳城市建设储能蓄力。一是精准帮扶,激活山区资源。创新开发“碳中和购买、零碳机构购买、义务植树尽责、公益捐赠、生态环境损害赔偿”5大模块,首批试点精准覆盖文成、泰顺、永嘉、平阳、苍南5个山区县20个低收入村,优先开发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项目。二是统一开发,减轻基层负担。统一委托温州科技职业学院进行项目开发,制定《温州市林业共富碳汇计量方法学》,利用已有调查数据直接生成碳汇资产,基层村集体无需承担前期开发成本,首批试点累计可售碳汇量超12万吨,预计为村集体增收1200万元。三是资金直通,构建惠民闭环。线上碳汇交易资金直接转入低收入村集体经济组织账户,用于森林培育和管护,实现“购碳增汇-生态提质-集体增收”良性循环。自小程序上线以来,累计出售碳汇量1954吨,交易金额超19.5万元,其中,国网温州供电公司购买碳汇369吨,用于中和泰顺电力办公楼2024年运营温室气体排放,成为温州首个“碳中和”公共建筑。
杭州市余杭区以林长制推动竹产业转型升级。余杭区以林长制为抓手,通过推动规模流转、优化产权服务、强化利益联结,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产业转型发展纾困解难。一是统筹谋划,推动规模流转。区总林长推动出台《余杭区毛竹林经营权流转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聚焦西部五镇,以行政村为单位,建立“农户-村集体-国企”两级流转体系。截至目前,累计流转面积14.37万亩,支付资金4705.55万元,覆盖5镇20个行政村,惠及1.03万户林农。二是协同联动,实现确权颁证。区林长办联合规资部门制定《毛竹林经营权流转工作操作指引》,建立林地经营权不动产证联动办理机制,为国企经营林地配置不动产证和租赁合同“双保险”。截至目前,累计办证195宗地,面积6.97万亩,拨付财政补助超3800万元。三是全链深耕,完善利益联结。构建“国企+民营+村集体+农户”利益共同体,全链条挖掘竹材、竹笋、碳汇等多元生态经济价值,形成以工补农、租金保底、收益分红等反哺机制。如百丈镇泗溪村试点,通过整村流转5700余亩毛竹林,实现村集体年增收超40万元、户均年增收2000余元。
兰溪市深化林长协作打造林业共富综合体。兰溪市聚焦横溪镇林业共富综合体项目,构建“市级引领、镇级推动、村级落实、全民参与”的林长协作机制,带动东部山区乡镇实现共同富裕。一是纵向构建联动体系。市级总林长挂钩联系横溪镇里董金村,将林共体建设项目纳入市政府年度重点工作清单;镇级林长牵头成立项目办,负责项目全流程服务管理;村级林长主动靠前对接,构建起“村民提需求、专家出方案、林长抓落实”工作闭环。二是协作整合优势资源。充分发挥林长制部门协作优势,整合林业、农业、发改、财政等多部门力量,建立部门协作机制,统一收储闲置土地1469亩,落实项目建设用地指标要素保障30亩,核准项目总投资超5000余万元。三是点面结合带动共富。项目以里董金村为核心点,周边村落为延伸线,油茶、枇杷、兰花、中草药等特色经果林种植为辐射面,构建 “点上出彩、线上结果、面上开花”发展格局。同步招引社会资本“上山入林”,培育新型林业经营主体1家,带动就业80人,实现村集体年度固定分红620万元。
丽水市莲都区林长制激活“苔藓+”生态价值。莲都区立足老竹畲族镇丰富苔藓资源,放大林长引领效应,探索“榧藓共生”“茶藓共生”等立体套种模式,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一是机制创新,筑牢产业根基。区总林长会议部署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完善“一股份两平台”机制,推行“强村公司+村级林业股份合作社+农户”模式,统一收储闲置林地1000余亩,推动油茶、香榧和苔藓产业一体化规模化发展。二是风险保障,增强产业韧性。区总林长批示推动“森林保险+”模式创新,推出全国首个“商业性苔藓气象综合保险”项目,总保费12.6万元,覆盖老竹镇7个行政村5万平方米种植面积,为苔藓种植应对气象灾害提供专项保障。三是链式服务,放大产业效益。三级林长合力推动“种植-加工-展销-文旅”产业链建设,依托林业共富工坊创造就业岗位300个,提供公益性岗位25个,带动800余名农户年均增收3000余万元。持续拓宽苔藓销售“上山下海”通道,覆盖全国20余省及新加坡、韩国等海外市场,2025年鲜苔藓出口订单达900万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