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峰的梅花,次第开了。对于梅花,以往走进这里,没有特别深的感受。今年不一样,看到梅花,如逢知己,亲切了许多,这主要缘于杭州植物园高级工程师、梅花专家胡中老师的介绍。本来素不相识的梅花,在他的引荐下,竟然都成了朋友,龙游梅、绿萼梅、朱砂梅等,顿时在眼前鲜活了起来。
梅花被誉为“花魁”,可以说是东风第一枝。梅花绽放后,百花逐渐盛开,很快就迎来万紫千红的春天。“一白二红三绿。”白为上,红、绿次之。正月初六,给大儿子看了一张灵峰的梅花照片,问他这是什么?他脱口而出“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他说这是王安石的诗歌《梅花》,但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我给他讲解了诗歌的意思。诗歌贵含蓄,忌说尽,意在言外,韵味无穷。王安石诗歌中谈到的正是白梅,和雪一样白,丰富的想象力,给梅花带来无穷的诗意。红梅,朱砂梅,不但开的花是红色的,而且树皮里面的枝干也是红色的,果然是无愧于朱砂的徽号。绿梅,绿色的花朵,在春风的摇曳下,影子映在白墙上,仿佛一幅水墨画一样。除可以观赏外,绿萼梅还可以入药,拥有实用的功能。
在某种意义上,赏梅花的最佳时节,正是一株梅花开到百分之二十的时候。花未全开,含苞待放的、绽放的,展现着丰富的赏梅场景。这一时期,梅花格外有精神,正是“探梅”。一个“探”字,把梅的韵味和意境,都写出来了。梅花可寻、可探、可赏,吸引了无数的游人来此游玩。
长在土地上的梅花,吸收地温、气温,很快会绽放。盆景是凝固了的艺术。“梅花要疏花点点,梅枝要虬枝偃盖、老树封苔;以曲为美、以老为美,直则无姿,密则无态。”简单的两句话,蕴含着丰富的哲理。明白了“虬枝偃盖”,梅枝飘舞在风中,真是宛若游龙;默念着“老树封苔”,走近百年老梅,果然可见绿色的青苔。
清代状元为苏州留园“五峰仙馆”题了一副对联,细细品之,颇有韵味。其联曰:读书取正,读易取变,读骚取幽,读庄取达,读汉文取坚,最有味卷中岁月;与菊同野,与梅同疏,与莲同洁,与兰同芳,与海棠同韵,定自称花里神仙。这副对联把读书和赏花的妙处写得恰到好处。现在正是梅花初绽时节,能与梅同疏,是多么美好的意境。生活中,正因为有了这些小确幸、小美好,才会温暖动人。
正如林纾西湖补柳为人称道,清末周庆云在灵峰补种了三百株梅树,还造了“补梅庵”,一时传为美谈。加上历代文人墨客的赏梅、赋诗填词,留下了文坛佳话,让灵峰与孤山、西溪一起成为三大赏梅胜地,成为富有影响力的所在。
(杭州日报 朱光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