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红河州发布2025年第1号总林长令 |
| ||||
云南红河州发布2025年第1号总林长令 力争“十四五”末林草总产值突破700亿元 近日,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发布2025年第1号总林长令《关于坚持“五化五绿”并举 推进“三产融合”发展的令》,提出坚定不移推进法治化护绿、工程化扩绿、产业化兴绿、制度化活绿、高效化供绿等工作,力争“十四五”末林草总产值突破700亿元。 在推进产业化兴绿方面,提升林特产品效益,大力发展绿色富民产业,重点抓实林下种养、经济林果、林业碳汇、绿美苗木、森林康养五大产业。 抓实林下种养产业。综合利用林冠、林间、林地空间有序发展林下经济产业,推动以林为主体、种养相结合、生态一体化的复合型、生态型多维度立体发展模式,提升林间利用效益和收益。加快推动6个“云药之乡”建设,抓实道地优势药材和优势主栽品种药材林下仿原生境种植。 抓实经济林果产业。因地制宜发展经济林果、木本油料、珍稀用材林等特色经济林产业,适度开展高利用价值、高效益的经济林树种替换产能效益低下的人工杉木林、桉树林,稳步扩大高收益的经济林种植基地规模,确保全州特色经济林规模稳定在530万亩左右。 抓实林业碳汇产业。全面加快红河州省级林业碳汇试点建设工作,应用林业碳汇方法学,加快推进林业碳汇市场的政策与制度创新,建立碳排放权定额管理制度、林业碳汇培育机制、交易体系和监测监管体系,加快探索创新林草碳汇交易路径,实现森林碳汇功能价值变现。 抓实绿美苗木产业。持续巩固提升现有7.4万亩绿化苗木产业基地产能,依托林草资源优势,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科研+企业+基地+市场”的苗木研发机制,下大力气推进特色乡土树种、特有种质资源和珍稀树种等绿化观赏苗木的培育和产品研发,打造红河苗木品牌。 抓实森林康养产业。结合美丽红河、旅居红河等行动计划,深挖民族文化、自然景观、医药养老、生态产品等资源价值,进一步优化森林康养产业结构布局,利用办会办赛、假日节庆、产品展示等推介森林旅游和森林康养产品,培塑“旅居云南·红河最好在”品牌,创建一批康养基地、旅居产业,打造红河绿色发展和林草资源经济新的增长极。 在推进制度化活绿方面,积极稳妥深化改革,重点抓好放活经营权、探索新路径、深化“放管服”改革3件事。 放活经营权。要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动力,充分发挥林长制在基层林业管理中的统筹、协调、督导作用,加快形成权属清晰、责权利统一、保护严格、流转有序、监管有效的集体林权制度,打造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红河样板”。 探索新路径。持续推进林权收储担保体系建设、公益林和天然商品林补偿收益权质押贷款等改革,继续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多元化实现路径,积极推动利用银行贷款的国储林建设项目,持续探索碳汇林、经济林、林木权质押贷等模式,有效实现林业生态价值产品增值。 深化“放管服”改革。把好申请使用林地项目组件材料审核关口,高质量编制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健全完善部门信息共享机制,充分利用好林地5公顷以下行政许可事项审批权限,助力全州一流营商环境建设。 (杨泽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