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暨积极开展免疫制剂打孔注药 推进松材线虫病综合防治 |
| ||||
为有效遏制松材线虫病扩散蔓延,保护森林资源和生态安全,诸暨市近期启动松材线虫病免疫制剂打孔注药,通过科学防控、精准施策,为松树资源筑牢“免疫屏障”。 一是严格标准,科学防治。为确保免疫制剂打孔注药项目规范高效完成,诸暨通过公开招标采购合规药剂,严格审核供应商资质和药剂“三证”,从源头保障防治质量。注药过程严格遵循《浙江省打孔注药防治松材线虫病实施方案(2022版)》的技术标准,对诸暨范围内的古树名木、景区、生态林区及疫点周边的松树实施注药,并及时组织开展防治效果评价,确保项目科学合规有效实施。 二是数字赋能,强化管理。为做好打孔注药流程监管,诸暨引入数字化监管手段,通过“浙江数字森防”APP实时上传注药数据,记录树木编号、用药种类及施工信息,实现防治过程动态监控和效果评估。同时,结合年度疫木集中除治和松褐天牛防治计划,形成“预防+除治”一体化防控体系,最大限度降低松材线虫病疫情传播风险。 三是多方协同,建立示范。为进一步探索松材线虫病综合防治新路径,诸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林业)局与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开展校地合作,建立“政府+高校+企业”三方协作模式,在陶朱山、斗岩区域开展松材线虫病一体化防治示范点建设工程,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综合防治手段,确保了示范点内疫情监测准确率,枯死松树除害率和注药松树成活率。 下一步,诸暨市将持续扩大打孔注药防治范围,并加强松材线虫病监测预警,推动森林健康管理从“被动除治”向“主动防控”转型,为打造绿色生态屏障提供坚实保障。 (诸暨市林业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