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万物竞发。正值春季林业生产关键期,杭州市林科院以科研项目为指引,将实验室成果转化为田间生产力,为乡村振兴注入科技动能。今年,杭州市林科院2025年立项的3个林业科研项目已经迅速启动,通过“科研项目+示范基地+辐射林农”产学研深度融合模式,以科技为笔、人才为墨,在林下经济、复合经营、森林质量提升等领域绘就发展新图景。
科研项目搭台,破解产业难题。在余杭长乐林场的林下中草药基地,林下套种40亩黄精已经完成种植,市林科院科技人员与林场乡土专家召开座谈会,为近野生立体栽培铁皮石斛提供科技支撑。市林科院支部还与基地签订了共建技术服务协议书,深化双方技术合作、资源共享。“科技服务不是一阵风,而要形成长流水”,市林科院负责人在双方科研合作座谈会上表示,今年将新建4个林业科技示范基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让更多林农搭上“科技共富”快车,为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提供持续动力。
科研项目牵引,提升森林质量。在淳安县威坪林场和燕山林场,杉木林提质改培项目已经启动,通过杉木林珍贵阔叶化和杉木大径材改培技术应用示范,培育杉木大径材、补植珍贵树种,使杉木林珍贵树种针阔混交异龄化发展,改善林分结构和森林生态,促进森林群落演替,逐步形成珍贵树种为主的林分,为全市提供杉木林珍贵阔叶化示范,加快推进森林质量精准提升。
科研项目助力,激活共富引擎。在淳安富溪林场的油茶基地,市林科院科技人员正谋划油茶田间套种蓝莓清理挖穴和水肥管理前期准备工作。油茶作为国家油料安全战略的主要木本油料植物,近年来新种和改造达10万余亩,但投产周期长效益低。为弥补油茶林效益,油茶蓝莓复合栽培项目在试点试验,通过油茶蓝莓间种互利互补,实现一地多收、一年多熟,可大幅提升亩均产值,为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提供典型示范。
从实验室到山野林间,这场“科技春雨”播下了创新驱动的种子。当科研项目与乡土需求深度对接,专家学者与林农结成发展共同体,“把论文写在大地上”便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乡村振兴最生动的实践注脚。
(杭州市林水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