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教育/自然保护
 
     
 
 

秘境仙霞岭 铸就优质自然教育资源——衢州江山仙霞岭自然保护区自然教育基地

 
 
发布日期:2025-03-11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省林业局
字号:


  江山仙霞岭省级自然保护区于2016年5月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范围主要涉及廿八都镇周村村和张村乡双溪口村,总面积6990公顷,是武夷山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南北连接的咽喉,是钱塘江一级支流江山港源头,是江山市最重要的饮用水水源地,生态区位十分重要。保护区内有金衢第一峰大龙岗、红岩顶、中共江浦县委旧址、飞连排瀑布、苏州岭古道等自然人文景观,拥有开展自然教育和红色教育的优质资源。

  保护区内自然环境优美,动植物资源丰富,科考共发现野生动物330种,野生及常见栽培高等植物1743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0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5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7种。

  江山仙霞岭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以下简称“管理中心”)自2018年5月成立以来,高度重视自然教育工作,专门设置了宣传教育科负责该项工作。通过六年多的努力,单位先后获得浙江省生态文明教育基地、衢州市科普教育基地、全国科普日优秀活动组织单位、浙江省三星级自然教育基地等荣誉,自主拍摄的动物视频先后31次在中央电视台《秘境之眼》栏目播出。

  建立完善的自然教育体系。队伍方面,管理中心通过人才引进、专业干部招考等方式组建自然教育人员队伍6人。工作经费方面,通过积极向上争取省市财政保障,累计投入自然教育经费750多万元。自然教育阵地方面,搭建了线下“1+3”、线上体验系统的自然教育阵地,线上线下结合,打造多元的自然教育平台。

  “1”即位于江山市区管理中心机关大楼的保护区科普馆,布展面积300多平方米,展示有保护区沙盘、VR沉浸式体验设备、动物真实活动影像及100多种珍稀濒危动植物标本等。科普馆面向公众免费开放,让公众不必远足就可身临其境地了解保护区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是江山市区自然教育的主场所,是学生春秋游和公众参观的理想之地。

  “3”即保护区内的科普长廊、科普墙及野外宣教基地,是深入保护区开展自然教育活动的主场所。其中,科普长廊位于周村安民关管理站周边,占地面积1100平方米,主要展示保护区“明星”物种的雕塑,以及珍稀植物苗圃和墙面3D立体画等。科普墙位于双溪口深坑口管理站周边,长100米,主要是以图文形式展示保护区的自然环境及珍稀濒危动植物资源。野外宣教基地位于周村交溪口,面积约500平方米,建设科普景观节点和动植物宣传牌,主要用于开展自然教育活动及科普宣传。

  同时,管理中心还开辟线上自然教育阵地,投资150万元建成线上宣教系统,于2021年11月底完工,包括数字科普馆、数字标本馆、AR科普识别系统和VR漫游体验,公众可以通过VR体验设备感受保护区自然环境,参观动植物标本。

  发动社会各界力量参与自然教育。充分发挥线上线下自然教育平台功能,与江山市生态环境局、林业局、乡镇、社区等多家单位开展合作,发动社会各界前往参观学习,先后组织了森林艺术节—仙霞岭自然教育实践、新华小记者采风、保护区春秋游、“爱鸟周”普法小课堂等活动。学生是自然教育重点宣教群体,针对这一特点,管理中心与市教育局紧密合作,在2019年已与3所小学共建自然教育基地,营造了浓厚的自然教育氛围。

  开展形式多样的自然教育活动。每年制定自然教育计划,在爱鸟周、野生动植物保护宣传月、“5·22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等重要节点开展形式多样的自然教育活动。管理中心先后组织开展了走进仙霞岭自然课堂、“呵护自然、保护环境”学生环保签名活动、“科普进校园、生态润童心”生态知识进校园、知识竞赛、童心绘就生态画卷、向学校捐赠自然教育书籍、暑期亲子夏令营等多种活动。与挂联学校江山市彭里小学长期开展合作,投资建设一个小型标本馆和一条生态美术长廊。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给孩子们播下生态的种子,增强他们保护生态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下一步,江山仙霞岭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将继续高质量打造自然教育平台,多形式开展多种自然教育活动,向更多人普及生态知识,激励他们参与到生态保护中来。




[关闭窗口]
 
     
 
地方政府网站 国内林业 省直部门 市级林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