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省林业局组织编制的《浙江省林业碳汇能力提升技术指导细则》(以下简称《细则》)和《浙江省国家储备林建设技术指南》(以下简称《指南》)顺利通过专家评审。来自中国林科院、国家林草局华东院、国家林草局竹子中心、浙江大学、浙江农林大学等单位的专家一致认为,《细则》和《指南》符合浙江实际,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为全省林业碳汇和国储林建设管理提供了技术遵循。
《细则》吸收近年来国家和浙江在林业碳汇领域重点科技攻关和实践成果,结合各类林业碳汇试点情况,围绕松林、杉木林、阔叶林、毛竹林和经济林等全省森林碳汇提升的重点领域,从造林增汇、保护稳汇、经营减排等方面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技术措施和要求,并对调查设计、计量监测及档案管理等方面进行统一规定。《指南》根据国家林草局最新发布的《国家储备林建设管理办法》《国家储备林树种目录(2025年版)》,以及国储林规划和相关技术标准,结合我省建设经验和实际,确定了国储林15种(类)主要培育树种、培育区域等,进一步明确了集约人工林栽培、现有林改培和中幼林抚育等技术要求,按照林分发育阶段提供了21种推荐树种的全周期可持续经营模式。
下一步,我省将以《细则》和《指南》为重要技术支撑,加强基层技术指导服务,进一步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和木材储备能力,不断拓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推动林业碳汇和国家储备林高质量发展。
(省林业碳汇管理中心、局国土绿化处、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