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永康太秋甜柿单果质量打破浙江纪录
浙江省林科院、省农技推广中心组成专家组对永康森绿家庭农场种植的太秋甜柿进行评定,该农场的太秋甜柿单果质量达到637克,打破了浙江省单个质量609.03克的原纪录。
在永康市林业局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森绿家庭农场负责人对果树进行精心管护:春季疏花蕾,6月抹芽,7月上旬疏果,8月底套袋,冬天要整枝、清理果园内沟,柿子采收后要对长枝进行拉枝。为了防止成熟的果子被鸟类偷吃需搭建起防鸟网。太秋甜柿产量稳定,口感香甜脆嫩,在永康已种有1200多亩。下一步,永康市林业局将致力于把更多本土产业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让永康名特优林产品成为金字招牌。(严卉)
天台乌药荣获全球首张“和合绿标”证书
天台乌药获得了由中国质量认证中心颁发的全球首张“和合绿标”证书,标志着天台林下产品质量迈上了新台阶。
从四个维度对乌药种植、深加工等全产业链的绿色双碳影响因素进行了全面识别与分析,不断完善“乌药种植与加工标准体系”。采取科学规划种植区域、优化种植技术、强化病虫害防治等节能环保管理措施,简化产品包装,结合绿色双碳发展要求,研制企业绿色低碳管理技术规范。与科研机构合作,引进新技术、新工艺,强化标准化种植基地建设,推广标准化加工技术。通过融合标准化试点示范与绿色双碳认证的探索,研制开发“和合绿标”农业标准体系绿色低碳评价规范。借助天台“和合”文化的传播,增强消费者对乌药产品的信任度和认同感。(杨国球徐恬)
温州乐清首次发现罕见鸟类——栗鳽
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栗鳽近日“做客”温州乐清东山公园,这是乐清首次记录到该种鸟类。
11月27日,温州市野生鸟类观察与保护协会的蔡先生在乐清东山公园进行日常鸟类观测时,发现一只漂亮的鸟儿在草丛中活动,它的嘴巴尖尖的,一身红褐色的羽毛,十分罕见。出于对鸟类的兴趣,蔡先生立马拿起相机拍下照片,经专家鉴定后确认其是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栗鳽,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CUN列为易危(VU)物种。栗鳽在浙江属于罕见旅鸟,繁殖在日本,除部分留在繁殖地南部越冬外,多数都会南下越冬,迁徙时少量经过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此次出现应该是迁徙途中的短暂停歇。(叶宝华)
未雨绸缪 杭州市林科院开展苗圃抗寒技术服务
近日气温下降,杭州正式入冬,杭州山区普遍进入气温零下模式。为防止未来可能遇到的雨雪、冰冻和大风等极端天气对林木种苗的影响,杭州市林科院科技人员实地开展苗圃地入冬抗寒技术服务,全力确保林木种苗“安全越冬”,有力保障今冬明春全市造林供苗需求。
“寒潮来临,小苗要入棚保温防风,大苗要紧挨抱团取暖,防止‘风寒感冒’,在霜雪天气的夜间,室外种苗要搭建遮阳网遮挡霜寒,全面做好防风防雪防冻准备。”天目山林场结合往年苗木防冻越冬、抗寒保苗经验,采取进棚保温、棚中棚播种、疏通排水沟等防寒措施,切实加强苗圃地管理,提高应对冰冻天气防灾减灾能力,避免苗木遭受冰冻伤害。(赖相燕)
丽水莲都:联手救助被困夜鹭 共同守护生命之光
近日,在丽水市莲都区联城街道青岗村水域,国家三有保护动物夜鹭被鱼线紧紧缠绕在水中央,情况危急,几位热心村民发现这一“险情”,展开了一场自发的救援行动。
热心村民立即联系林业部门,联城林业站工作人员到达后,经观察周边环境,发现直接下水救援可能存在危险,村民又自发组织联系找来一艘小渔船,划至夜鹭身边后,齐心协力一点点地解开了夜鹭身上鱼线。被救助的夜鹭十分虚弱,双翅被鱼线勒出血迹,急需医治。工作人员随即将夜鹭带往专业机构进行进一步的康复治疗,经检查,该夜鹭因救助及时,未受重伤,不久后将重新回归大自然的怀抱。(王璐瑶)
环太湖六市联合林长制联席会议轮值制建立
日前,湖州市签署了《环太湖六市联合林长制联席会议轮值制度》。
2023年,环太湖六市签约共建联合林长制,制定印发《环太湖六市联合林长制工作方案》,打破地域界限、突破行政壁垒,建立健全太湖流域林业资源保护发展协作机制,在林业生态建设、林业资源保护、林业产业发展以及生态产品供给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推动太湖地区林业高质量发展。联席会议制度由上海市青浦区,浙江省湖州市,安徽省宣城市,江苏省苏州市、无锡市、常州市共同推动建立,设置年度轮值单位,由六地区林业主管部门轮流担任,每年轮值一次,承担环太湖六市联合林长制的日常工作,推动联合林长制落实落细。(邹小强)
衢州龙游完成首笔跨区域补充林地交易
龙游县人民政府与宁波市镇海区人民政府达成的800亩补充林地责任指标交易近日获浙江省林业局批复同意,林地指标交易款和林地指标已划转完成,标志着本次跨区域补充林地责任指标交易圆满完成,这是龙游县成交的首笔跨区域补充林地交易。
龙游县积极主动与山海协作地区——宁波市镇海区进行对接,在友好协商的基础上,达成补充林地责任指标有偿调剂协议,双方一致同意按18万元/亩的价格进行指标调剂,调剂指标数量为800亩,共计经费14400万元。下一步,龙游县将继续做好林地占补平衡工作,在全县范围内深入开展补充林地潜力地块摸排工作,及时补充新增林地,切实落实先补后占原则,促进林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郑红富)
央视聚焦之海宁有个“绿野仙踪”
近日,央视新闻频道《24小时》栏目聚焦海宁市长安镇,播出了《跨界花农徐朱峰:种出一座“植物图书馆”》节目。节目组采访了长安镇兴福村“植物图书馆”农场主理人徐朱峰,报道了他从园艺设计师到乡村花农的跨界之旅。
走进“植物图书馆”,就仿佛进入了“绿野仙踪”的童话世界。13亩地里洋洋洒洒种了千余种各具特色的花草,吸引了大批的游客前来游玩观赏拍照,“风景好”“野趣足”是游客对这里最常见的评价。下一步,将“植物图书馆”打造为一个旅游的综合体,售卖特色林农产品、文创产品等,把“植物图书馆”越做越大,助推海宁经济发展。(宋伟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