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到江南,繁花似锦。继郁金香、油菜花、绣球花轮番成为主角后,古城的“春日顶流”轮到了一棵树——苦楝树。最近,隐藏在仓桥直街、书圣故里、广宁桥、西小路等地的苦楝树纷纷“出圈”,拍照“打卡”的游客排起了长队。
苦楝树,老绍兴人称之为楝树,因木材质地一般,实用性不强,故而从未被刻意栽培,在古城内存量不多。相比于香樟树、桂花树、银杏树等批量种植的树木,苦楝树的存在感实在不高,很少有人会主动去与苦楝树合影。然而,野百合也有春天,当有一天被人发现另一种美之后,苦楝树就成了古城的“春日之星”。树名与“苦恋”同音,花朵明艳出片,经过社交媒体的广泛传播之后,越来越多的古风摄影爱好者在静待花开,细数着苦楝树紫云流瀑的那一天。
原本,“网红”苦楝树只有书圣故里蕺坊桥畔那一棵。随着“打卡”人气越来越旺,仓桥直街、广宁桥、西小路等地更多的苦楝树也被发掘出来,加入到江南美的“片场”中来。开着一树紫花的苦楝树固然是美的,但更关键的,是它长对了地方——在小桥流水、粉墙黛瓦、河埠石道、乌篷往来的背景下,斜刺里长出一棵如紫色云霞的苦楝树来,渲染了江南的春色,激活了千年的古韵,美人倚花荫,游人醉春风,这种经典国风之美,正是江南美场景。
由此可见,苦楝树之美实则是古城古韵之美,苦楝树之红实则是江南风情之红,无数人翘首以盼的江南四月不只是对苦楝树花开锦绣的期待,更是对融入并记录江南之美的期望。穿越千年,感受人间烟火,留住韶华,记录江南底色,这是人与美景的共情,也是人与文化的共融。
长居古城,生在美中而不觉,而在外地游客眼中,绍兴古城的一街一巷都充满了王家卫式的电影质感,一河一桥都承载着历史的厚重与沧桑。近年来,随着《八角亭谜雾》《西小河的夏天》等影视剧走进古城取景并热映,八字桥、西小路等历史街区也迅速走红,入选外地游客绍兴之行的重点“打卡”地。
景还是那个景,树还是那棵树,因为传播媒介的不同与传播渠道的扩大,让绍兴古城拥有越来越多的粉丝,也为绍兴文旅发挥了强大的引流作用。那么,绍兴还有多少顶流宝藏可以发掘?绍兴还有多少网红场景可供出片?苦楝树的花期虽长,但总有谢的时候,苦楝花谢之后,我们又该拿什么“吸粉”?笔者认为,是时候深挖城市的人文家藏了,全城搜集江南美的场景,全网征集“最美古越”景点,邀请专家、学者、艺术家等把脉古城,量身定制新版的越州十二景,推出古城四季热门“打卡”点,吸引更多的回头客,带动绍兴的文旅消费。
在旅游业高度发展的今天,城市美学已成为引流入口,譬如广东佛山利用工业遗存打造“千园之城”,四川遂宁以宋瓷美学为基调推动文旅融合,上海徐汇西岸对标巴黎左岸打造文化、艺术、商业的复合型滨水区。于绍兴而言,几棵苦楝树成为江南美学的代表作,是一个良好的起点,接下来我们所要做的,是发掘更多的江南美元素,来塑造千年古城的城市美学。这也是古城保护和利用进入新阶段后面临的现实课题。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打造江南水乡典范,需要我们发掘更多的“苦楝树”式江南美场景。
(绍兴日报 钱科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