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44专题专栏/col/col1276440/index.html“百千万”专栏/col/col1229001950/index.html经验交流/col/col1229001954/index.html
经验交流

    文成县无人机运苗助力智慧造林

    发布日期:2025-05-15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省林业局
    字号: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长期以来,受地形复杂、交通不便等因素制约,山地造林始终面临传统人工运输效率低、成本高的发展困境。文成县立足实际,积极探索科技赋能新路径,创新应用“无人机+造林”模式,为新时代生态建设提供了新方案。

      一是科技赋能破瓶颈,开辟高效运输通道。在地形复杂、道路崎岖的造林区域,传统人工挑运苗木面临诸多挑战。由于青壮年外流严重,造林队伍以中老年群体为主,在直线距离500米的运输中,人工单次仅能挑运25株苗木,耗时长达30至40分钟,且劳动强度颇大。该县引入的专业运输无人机有效解决了这一难题。无人机单次可搭载90株(约90公斤)容器苗,仅需5分钟即可完成500米的运输,运输效率达到人工的3至4倍。随着运输距离的增加,无人机的效率优势愈发显著,成功打通了山地苗木运输的“最后一公里”。

      二是精细运输保存活,全面提升造林质量。采用“无人机+造林”模式,将显著提高苗木成活率。相对传统人力运输,无人机依托特制减震装置与智能固定系统,可确保在调运苗木过程中减少碰撞损伤,最大限度保障苗木的完整无损。同时,通过高效运输,可大幅缩短苗木从起苗到种植的时间,减少苗木暴露时间,全方位保障根系活性和功能完好。

      三是科学统筹降成本,实现效益深度融合。虽然无人机单日租赁费用约3000元,但从全周期成本核算来看,该模式显著降低了造林成本。一方面,无人机高效运输大幅节省时间,使得原运输人员能够参与苗木种植工作,提高了人工利用率;另一方面,减轻了工人在运输环节的体力消耗,让其能更专注于种植作业,进一步提升种植效率。通过优化用工结构,同一造林地块的人工成本显著降低,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文成县“无人机+造林”模式的成功实践,为山地造林工作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范本。立足低空经济发展新赛道,该县以科技创新为引擎,持续拓展无人机在林业领域的应用场景,重点突破疫木安全下山、林业执法智能巡查等治理难点,全面推动林业工作向智能化、现代化转型升级,为生态文明建设注入强劲动能。

    (文成县林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