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株濒危植物象鼻兰回归野外
安吉生物多样性保护添新成果
生长在银杏树上的象鼻兰。
给移栽在枫杨树上的象鼻兰喷水。
5月13日下午,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迎来了一场生态保护领域的特别行动——200株濒危植物象鼻兰从繁育实验室回归自然。这一举措为濒危物种保护注入了新的活力,也标志着安吉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据悉,这批象鼻兰原生地为临安清凉峰。象鼻兰作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是蝴蝶兰属分布纬度最高的物种,对生长环境要求极为严苛。自2017年浙江省开展珍稀濒危物种抢救保护行动以来,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承担了象鼻兰抢救保护工作,依托浙江农林大学作为技术支撑单位,形成了“资源调查—机理研究—人工扩繁—野外回归”的全链条保护模式。目前,临安、淳安等地已有2000多株象鼻兰回归野外,取得了明显成效。安吉是省内象鼻兰野外回归的第4个分布点。2019年象鼻兰在安吉县首次被发现,后来又在余村发现新分布点,共计有800多株,种群数量位列全省前三。
活动现场,在专家的指导下,安吉的党员干部与志愿者们将象鼻兰幼苗栽种到余村溪边的枫杨树上。此处光照、湿度等条件符合象鼻兰的生长特性。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科研监测科科长郭瑞介绍,余村生态环境优越,尤其是湿度较高,非常适合象鼻兰野外回归。未来,科研团队将长期监测象鼻兰在余村回归的适应性,同时设立科普宣传牌,为余村增添新的风景。
“象鼻兰回归野外的目的在于增加该植物野外分布点和分布数量,进一步扩大种群,使珍稀濒危植物得到有效扩繁和保护。”浙江农林大学副教授夏国华说。
安吉县林业局局长胡可易表示,安吉县将继续锚定生物多样性建设之路,做好野生动植物保护和研究,计划将象鼻兰申请纳入全省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抢救保护行动“十五五”规划,进一步壮大象鼻兰安吉种群。
(杭州日报 记者 杨君左 管光前 王国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