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
 
     
 
 

龙游:以山为家的“竹海卫士”

 
 
发布日期:2025-05-15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省林业局
字号:


  在溪口林场庙下林区,绵延的竹海随风翻涌,“沙沙”的竹叶声中,藏着一位用十余年光阴书写山林守护篇章的“竹海卫士”——谢武荣。十几年来,他扎根乡野、巡山护林,把恪守职责、默默无闻的敬业精神烙在每一步脚印之下。

  春日的庙下林区,正是万物竞发的好时节。身着迷彩服,手握砍柴刀的谢武荣,又开始了一天的巡山工作。

  当前,庙下林区正试验“竹下经济”模式,种了500多棵嫁接的香榧树苗。这些树苗的嫁接部位常会长出杂生苗,若不及时处理就会影响香榧的生长。只听“咔咔”几下,谢武荣手起刀落,不少香榧杂生苗就被砍了下来。自从“林下经济”试验以来,谢武荣便主动挑起了“试验员”的工作,还为此去绍兴香榧基地考察学习,希望能为当地百姓多谋一份“福利”。

  谢武荣与竹林的缘分,早在儿时就已结下。从小生在农村,长在山野的他,年轻时担任村委,分管林业工作。1990年,谢武荣加入中国共产党,肩上挑起更重的担子。当时,面对山林病虫害多、管理人员少的难题,作为党员的谢武荣,常日夜驻守竹山,详细记录病虫测报情况,及时汇报、及时防治。

  2014年,凭借出色的工作能力,谢武荣被溪口林场聘为生态护林员。因为热爱,谢武荣成为护林员后,几乎就住在了庙下林区。为解决一字竹象虫和竹卵圆蝽等虫害问题,谢武荣积极与科研人员对接学习,努力从“老传统”向科学生态防治转型。每年4月初,谢武荣都会在竹林高处点“炮仗”,培育一种高效环保的生物杀虫“新武器”——球孢白僵菌。几番试验后,他还耐心地向林农做科普,带动大家共同参与到竹林的生态养护和建设中。

  如今,谢武荣已成为竹林管理的“老师傅”,附近芝坑口村的徐海新、金土松、杨云祥、严土土等诸多林农都会来请教。谢武荣就将知识经验无偿提供给林农。比如,毛竹施肥什么时候最好,什么时间防治病虫害最好,养笋留竹最佳时间在几月份……他都毫无保留地分享经验,甚至还跑到林农家或山上,帮助他们分析疫情,制订防疫方案。在大家共同努力下,庙下林区的竹林冬笋产量比周边地区高,让林农们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随着庙下林区推进“机械上山”“机器换人”工程,单轨运输车“送货上下山”“爬山虎”竹林灵活搬运等设备投用后,减轻了谢武荣的工作负担,但他并未因此松懈,而是将更多精力投入森林防火工作中。200多亩的毛竹山里,15个储水桶星罗棋布。眼下正值竹子换叶期,大量落叶容易堵塞储水孔,谢武荣不放心,隔几天就要清理一次。

  经历多次救火后,谢武荣深刻认识到,森林防火不仅要落实应急救援措施,更要做到排隐患、控火点,从源头上杜绝火灾发生的隐患。于是,他创新治理模式,积极向村里建议,将禁放烟花爆竹、竹林联防等写进《村规民约》,将护林理念灌输给更多的村民,以群防群控筑牢山林“防火墙”。每逢清明节、中元节、冬至等节日,他都要叮嘱防火事项,劝导大家文明扫墓,做到不焚烧纸钱,不燃放烟花爆竹,提倡鲜花祭祖。溪口林场党支部书记林晓越对谢武荣评价颇高:“老谢同志作为一名党员护林员,在林业‘机械上山’和山林经营抚育等方面都表现出色,为国有林场的生态保护和技术推广发挥了很好的示范带头作用。”

  冬去春来、岁月如梭,一晃十几年过去,谢武荣也从懵懂的“小谢”变成现在竹林管理的“一把好手”,为林区生态林保护与建设贡献自己的青春年华,还多次被评为县级优秀护林员。未来,谢武荣将继续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进一步保护好青山,积极推广竹笋两用林技术,争当与时俱进、奋勇前行的“竹海卫士”!

(龙游县林业水利局,来源:今日龙游)




[关闭窗口]
 
     
 
地方政府网站 国内林业 省直部门 市级林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