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林长制办公室关于印发《2025年全省林长制工作要点》的通知 |
| ||||
浙林长办〔2025〕1号 各市、县(市、区)林长办,省级林长制协作单位: 现将《2025年全省林长制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工作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浙江省林长制办公室 浙江省林业局(代章) 2025年5月19日 2025年全省林长制工作要点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林长制工作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聚焦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我省提出的“4+1”重要要求和省委“一个首要任务、三个主攻方向、两个根本”重大部署,深入实施省政府与国家林草局战略合作协议,加快推进林长制先行示范,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高效能护林治林美林用林,持续推动林业治理提质增效,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先行。 一、压实林长责任,巩固牵头抓总工作格局 (一)压实林长履职责任。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发挥好林长制作用”的重要指示精神,以落实地方党政领导干部保护发展森林湿地资源目标责任为核心,进一步压实林长责任。完善“一长一档”动态调整机制,及时更新林长名录和责任区域,研究确定年度目标、任务、问题履职清单。 (二)强化林长引领示范。重点聚焦所在区域林业事业发展重点难点问题,适时召开总林长会议,发布总林长令,研究部署推动林长制重点工作。扎实开展林长巡林、督促指导、挂钩联系等工作,注重工作实效,力戒形式主义,切实强化林长统领全局的示范带头作用,推动重点任务落地见效。 (三)健全林长挂联机制。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持续深化林长履职挂钩联系制度,探索建立上下联动、闭环高效的发布认领机制,引导各级林长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聚焦重点问题、重大项目和重要改革任务,不断提高挂钩联系制度的实战实效。 二、强化林长引领,聚焦重点任务攻坚破难 (四)聚焦优化空间推进“一张图”试点。联合开展“一张图”统筹耕林园草空间治理国家试点,完善国土变更调查与林草湿调查监测协同变更长效机制,统一耕林园草现状底图底数。厘清耕林园草管理边界,编制林草保护利用(国土绿化)专项规划,构建国土空间治理“一张图”平台,不断优化林业生态空间,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提供浙江方案。 (五)聚焦生态修复构筑生态屏障。贯彻总林长会议精神,全面启动全省美丽林相提升行动,实施改造提升60万亩。统筹实施千万亩森林质量提升工程、沿海防护林建设、环钱江源-百山祖国家公园美丽林相建设等工程,实施造林更新和森林质量精准提升129万亩以上。完成桐庐、开化、龙泉、庆元等7个县市松林林相改造试点建设。加快建立以重点项目为主的国土绿化管理机制,建设全省国土绿化重大项目储备库,完成第一批国家“双重”项目31万亩以上和中央财政其他国土绿化项目35万亩以上。切实加强森林经营,完成森林可持续经营(森林修复)13万亩。 (六)聚焦集体林改释放发展活力。纵深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深入推进“一股份两平台”建设,推行以股份合作为主导的林地经营权流转,建立村级林业股份合作社,搭建林权流转收储共富平台和林权市场交易平台。建设林业标准地3万亩以上,重塑林业用地“双向供给”模式,吸引社会资本“上山入林”。 (七)聚焦要素保障服务中心大局。持续做好省重大项目使用林地要素保障,推进建设项目用林审批提速增效,完善定额分配管理制度,全年保障建设项目使用林地规模10万亩,统筹保障省重大项目使用林地定额3万亩。探索推进建设项目用地用林用草联合审批,建立高效便民、权责清晰的建设项目用地用林用草联合审批工作体系。 (八)聚焦林业资源做实保护文章。统筹推进林地、草地、湿地、自然保护地综合执法监管,一体推进疑似变化图斑核查,严厉打击破坏林业资源违法犯罪行为。加强湿地系统性保护修复,着力打造“大美湿地”。开展濒危物种抢救保护40种以上,促进种群数量持续增长。继续开展“清风”“网盾”等专项行动,严厉打击涉野生动植物违法犯罪行为。 (九)聚焦灾害防控守牢风险底线。深入实施“五大能力提升”行动,持续开展防火巡护道与农村公路、护林防火设施与农村供水站“双共建”。高质量完成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五年攻坚行动,打好集中除治百日攻坚战,强化疫木源头监管,完成永康国家级松材线虫病综合防治试点建设。打好互花米草防治三年攻坚行动收官战。 三、强化督促落实,优化考核评价监督体系 (十)闭环推进问题整改。认真做好中央巡视、中央环保督察、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国家审计以及各类督查检查反映突出的涉林问题整改,强化领办督办,建立健全问题发现、跟踪督办、处置反馈、整改销号、举一反三的全流程闭环处置机制,推进问题全面整改落实到位。 (十一)规范开展考核评价。严格按照基层减负和精简考核有关要求开展林长制考核,突出责任传导和结果导向,重点考核林长责任落实和履职成效,系统优化指标体系,更新迭代考核方法,全面推行无感考核,力求考准考实考出干劲。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及时分析上轮考核存在问题,补齐短板弱项,做好整改提升。 (十二)持续发力创先争优。发扬基层首创精神,重点围绕林长履职、部门协作、源头治理、数字赋能、社会参与等方面加快推进林长制机制创新。充分结合本地优势业务,积极争取国家试点,主动承接国家会议活动,为全面展现我省林长制工作成效贡献力量。 (十三)迭代完善应用场景。按照“重在平时、考在日常”要求,综合考虑林长履职需要,迭代升级“林长智治”应用场景,梳理归集关键核心指标,强化系统集成,优化数据采集渠道,规范信息报送标准,进一步提高数据的实时性和准确性。 四、夯实基层基础,强化宣传引导凝聚合力 (十四)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全面加强林业站和生态护林员“两大基础”建设,因地制宜探索一体化、标准化建设模式,不断提升基层林业站技术能力和服务水平。指导诸暨、东阳建设标准化林业站,支持有条件的市县利用地方资金开展自建站建设,争取省级验收标准化林业工作站建设项目10个以上。打造“共享林事”服务品牌,围绕林业生产、经营、管理及保护各个环节,建设共享林事服务中心10个以上。 (十五)多方搭建宣传平台。充分发挥林长办统筹协调作用,着力构建全媒体宣传矩阵。联合省级主要新闻媒体,推出体现林长制改革成效的文字、图片、视频报道。建设浙江林业网和浙江林业杂志林长制专栏,动态发布总林长会议、总林长令、巡林调研等林长履职实践。结合林业重点工作任务,定期发布信息简报,搭建互动平台,促进工作交流。 (十六)持续强化舆论引导。积极拓展社会参与林长治理的制度接口,加强科技林长、青年林长、民间林长等特色林长建设,推动基层机制创新实践转化为保护管理合力。鼓励各地充分利用森林资源特色优势,发展公益诉讼基地、林长制公园、林长制长廊等科普载体,结合湿地日、植树节、野生动植物保护宣传月等节点,在全社会营造爱绿兴绿的氛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