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漳州:让多肉产业焕发新生
首届多肉植物春拍活动成交额突破120万元
提及漳州花卉,人们往往会想到水仙花、蝴蝶兰和三角梅。其实,除了这些传统名品,漳州多肉植物产业发展同样出彩。
从单纯依靠种植到探索“多肉+文旅”融合新模式,再到举办春季拍卖活动,漳州多肉产业从小而美开始迈向大而强。借助数字化、网络化手段,多肉产业焕发新的生命,展现了漳州花卉产业的创新活力与发展潜力。
春拍成交额120万元
漳州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凭借得天独厚的气候与土壤条件,漳州孕育出了占据全国30%市场份额的多肉植物产业。

多肉植物 徐凡摄
花卉产业招商推介暨第一届漳州多肉植物春拍活动近日举办。活动通过招商签约、展览评选、双轨竞拍等多元形式,全方位展现漳州花卉产业的硬核实力与发展潜力。
活动吸引了浙江、江苏、泰国等国内外多家花卉企业参展,展品涵盖景天科、百合科、大戟科等600多个品种。首创“线上+线下”双轨拍卖模式,70余名主播通过抖音、淘宝、微信等平台同步开播,总浏览量突破50万人次。拍卖活动有63家企业和园艺场参加,共推出近400盆拍品,5场拍卖会累计成交额突破120万元,与2024年秋拍活动成交额相比增长21.3%。
活动期间,漳州高新区、南靖县、龙海区等林业部门现场推介区域优势,共有20家企业成功签约13个项目,涉及种植技术研发、智慧园艺、农业科技转化等领域,推动产业链向高附加值延伸。
年产值突破17亿元
2024年,漳州市花卉苗木产业继续领跑全省,种植面积达34.5万亩,全产业链产值达413.05亿元。其中,多肉产业产值突破17亿元。
多肉植物品种多样性居全国前列。2022年7月,由龙海市一家园艺公司牵头建设的省内首个仙人掌科种质资源库投用,共收集保存仙人掌科植物53属1335种,分别占全球已知金琥属、岩牡丹属、强刺球属、星球属、乳突球属总种数和品种数的52.9%和50.3%。
目前,漳州市多肉植物产业已形成规模化、集群化优势。全市多肉植物种植约0.76万亩,2024年销售额达12.2亿元,从事多肉产业企业50多家、农户2000余户。高新区百花村、龙海区程溪镇成为国内仙人掌与多肉植物最大的种植和销售基地。
探索融合新模式
在深耕种植与销售的同时,漳州积极探索“多肉+文旅”融合新模式。该园艺公司打造的“仙人掌王国”植物园便是典范之作。
植物园园区以多肉植物为核心,巧妙融入产区文化元素,集中展示2500余种热带、亚热带植物,是国内规模最大的室外生态多肉主题植物园之一。园内分为美洲多肉植物、非洲多肉植物和亚洲多肉植物3个展区,展出了80多个科200多个属的多肉植物。每个区域按照产区环境进行地貌模拟,有沙砾、荒漠、巨石,周边的植物尽可能复制种植。
“仙人掌王国”植物园年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漳州市林业局总工程师韩顺扬介绍,这一创新实践不仅拓宽了产业链条,更通过科普观光、文化体验等形式,让“绿植经济”发展成为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的生动样本。
(郑毅红 蔡嘉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