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全面推行林长制以来,全省各地压紧压实森林湿地资源保护发展目标责任,以林长制改革“一根针”穿起绿色发展“千条线”,聚力探索各具特色的林长制实践样本。现编发温州市、天台县、庆元县典型案例,供各地交流借鉴。 温州市依托林长制多维守护古树名木。温州市依托林长制贯彻落实《古树名木保护条例》,通过林长履职、系统施治、多方协同,为古树名木筑牢保护屏障。一是林长领衔高位推动。市双总林长对《古树名木保护条例》颁布实施作出专题批示。今年3月,副省长、市委书记、市总林长张振丰赴瓯海区、瑞安市巡林督导古树名木保护工作。签发2025年第1号市总林长令要求严格落实《古树名木保护条例》,坚持全面保护、依法管理、科学养护,用心用情守护好“绿色活化石”。二是点面结合系统施治。市林长办以四级林长体系为基础,重点推进古树名木修复、古树公园建设工作。实施“一树一策”,采取救治保护、养护复壮和清除损害等措施,改善古树生长状况和生境。2024年,全市实施保护796株次、健康体检1150株次,出动养护人员1412人次。落实“一园一方案”,采取点上精细保护和面上生境提升“两条腿走路”,持续推进古树文化公园建设。2024年,新建省级古树名木文化公园7处,累计创建18处。三是多方协作同题共答。市林长办牵头协调检察、公安等部门,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推行公众认养古树模式,合力破解古树名木保护难题。泰顺县充分借助科研院所和社会化服务力量,采取“林长牵头、专家会诊、专业救治”的模式,为2株千年古树量身定做救护方案,实时救治成效显著;苍南县召开“林长+检察长”公益诉讼听证会,为920岁古樟树拆除违章建筑。 天台县以林长制牵引油茶产业走出兴林共富路。天台县以林长制为引领,聚焦强统筹、延链条、搭平台,全面推动油茶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兴林和富民“双赢”。2024年,全县油茶种植面积超7万亩,年产量首次超过3000吨,年产值突破1.5亿元。一是强统筹,培育“长林”良种。县委书记、县总林长陈晨牵头对接中国林科院亚林所经济林首席专家,建成白鹤镇登头、三合镇栗树园等2处育苗基地,培育推广耐低温、易成活、产量高、抗逆性强的“长林”系列油茶品种,累计繁育良种4000万株,辐射造林30万亩。二是延链条,实现“一地多收”。推行“油茶+”复合种植模式,累计发展油茶套种薄壳山核桃、香榧、黄精、铁皮石斛等林下经济综合体近6000亩,亩均收益突破万元,较传统经营模式收益翻番。三是搭平台,缩小“三大差距”。建成全县油茶生产中心和150万吨级超大型烘干塔,推动油茶加工能力提高30%。创新“林长+企业+农户”机制,街头镇建立油茶共富工坊,带动就业2000人,户均增收8000元。培育省级林业龙头企业,研制山茶皂等10余种深加工产品,年销售额超1000万元。 庆元县深化林长协作探索林业固碳增汇新模式。庆元县持续深化林长协作机制,积极探索林业“增、护、研”汇新模式,有效增强林业生态优势,不断拓宽生态价值转化,奋力开启绿色发展新里程。一是扩源头增“汇”。县级总林长带头义务植树,创新“林长+碳汇造林”活动,采用“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模式,鼓励公众参与抚育管护。开展珍贵彩色树种赠苗活动,科学推进国土绿化,有效提升森林“碳库”容量。全县已建成珍贵树种基地2.5万亩,2024年累计完成迹地更新6580亩、中幼林抚育1万余亩。二是建机制护“汇”。推行“林长+检察长+森林法官”联动机制,出台《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资金管理使用办法》,明确以“碳汇为主、其他为辅”赔偿金使用机制。探索公益诉讼案件劳务代偿,通过“费用赔偿+替代修复”责任承担方式,对破坏生态环境行为进行有效追责。建立“三长一员+森林法官”基层管护体系,2024年开展联合巡林及执法25次,立案查处涉林违法案件17起。三是研技术创“汇”。发挥林长制统筹协调作用,结合全省首批林业碳汇先行基地建设,依托中国林科院亚林所技术力量,研建杉木大径材培育等3种森林增汇新模式。截至目前,建设并推广应用森林增汇新模式3000亩,完成“浙林碳汇”项目开发9505亩,登记备案减排量19172吨,成交量2700吨,交易额13.5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