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百科/野鸟拾趣
 
     
 
 

望断西楼盼雁字(下)

 
 
发布日期:2025-06-12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省林业局
字号:


  上一期的《望断西楼盼雁字(上)》一文主要为大家介绍了宁波的几种常见大雁。接下来,继续为大家介绍宁波的天鹅与野鸭。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自古以来,“鸿鹄”常并用。最有名的当然是出自《史记·陈涉世家》中的那句叹息:“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鹄,后世多称“黄鹄”,即天鹅。洁白、美丽、高贵的天鹅,历来都是不媚流俗的高士、才子的象征。前有屈原宁死不屈的诘问:“宁与黄鹄比翼乎,将与鸡鹜争食乎?”(《卜居》)后有李白怀才不遇的愤懑:“珠玉买歌笑,糟糠养贤才。方知黄鹄举,千里独徘徊。”(《古风·其十五》)

  中国的天鹅有3种,分别是疣鼻天鹅、大天鹅与小天鹅,都是体型巨大的大个子。在宁波出现的,主要是小天鹅。最近几年,宁波海边每年都有小天鹅的越冬记录,一般每年11月来,次年3月前后北返。

  慈溪的杭州湾畔有很多编了号的风力发电机,在2010年前后,有一块湿地被我们宁波“鸟人”命名为“26号湿地”——实际上,是指这块湿地位于26号风力发电机旁。那时候,这块面积相当于很多个足球场的湿地既有大块的浅水区域,又有成片的芦苇荡,因此每到秋冬时节,这里总是有很多迁徙的水鸟在此逗留或留下来越冬。

  2010年11月初,好消息传来,那里出现了好多小天鹅!我十分激动,当即赶去,这可是我第一次拍摄野生天鹅啊!到那里后,发现早已有很多鸟友在岸边架好了“大炮”,不到百米外,果然有20多只小天鹅站在湿地中。这里显然包括了多个天鹅家庭,全身雪白的是成年天鹅,而身上灰灰的则是亚成鸟。有的在觅食,有的扭头梳理着羽毛,有的扑打着翅膀,有的伸长了脖子互相扭在一起似在嬉戏,总之,看上去它们很放松。那天,我不仅拍了照片,还拍了视频。

  在天鹅群的背后,还有多只黑脸琵鹭与白琵鹭。这些都是很珍稀的鸟啊!这是块多么生机勃勃的水鸟乐园!可惜的是,随着开发节奏的加快,“26号湿地”成了一个美丽的代号。

  我曾经用望远镜,仔细观赏数百米外的一对小天鹅。它们紧挨在一起,自在、从容、优雅,慢慢游向水中央的一丛芦苇。忽然想起了《庄子·大宗师》中那句著名的话:“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在当代的语境下,就鸟儿本身而言,所谓“鸿鹄之志”,或许并不那么远大,它们所需要的,就是能与我们人类“相忘于江湖”,足矣!

野凫眠岸有闲意

  “凫鹥在泾,公尸来燕来宁。”(《诗经·大雅·凫鹥》)这句诗大意是说,野鸭(凫)、鸥鸟(鹥)栖息在流淌的水中,(受祭的)神主前来赴宴,多么安详平和。

  鸭科鸟类属于雁形目,可以简单地分为三大类:大雁、天鹅、野鸭,在古文里分别对应雁、鹄、凫,这几个字在《诗经》里都有出现。前文聊了雁与天鹅,最后再来说说野鸭。

  在宁波有分布的鸭科鸟类,据《中国鸟类野外手册》记载有近30种,不过有好几种实际上已好多年未见了。我统计了一下,自己拍到过24种本地鸭科鸟类,除上述的小天鹅、豆雁、鸿雁与白额雁外,还有以下20种:绿翅鸭、绿头鸭、斑嘴鸭、琵嘴鸭、针尾鸭、鸳鸯、赤膀鸭、罗纹鸭、赤颈鸭、白眉鸭、花脸鸭、翘鼻麻鸭、凤头潜鸭、斑背潜鸭、红头潜鸭、青头潜鸭、斑脸海番鸭、中华秋沙鸭、红胸秋沙鸭、斑头秋沙鸭。除斑嘴鸭在宁波有夏季繁殖外,其余几乎均为冬候鸟,个别属于旅鸟。

  绿翅鸭、绿头鸭与斑嘴鸭,是宁波最常见的野鸭,冬季常结成大群,出现在海滨湿地、湖泊、水库等大型水域。绿翅鸭的翅膀上有绿色的“翼镜”,于飞行时尤为明显,就像是一扇绿色的小窗。绿头鸭是家鸭的祖先之一,其雄鸟的头部为具有金属光泽的深绿色,特征明显。斑嘴鸭体型较大,“嘎嘎”的叫声非常响亮,其喙端黄色,故名“斑嘴”。

  以下属于宁波“次常见”或少见的野鸭:琵嘴鸭、针尾鸭、鸳鸯、赤膀鸭、罗纹鸭、赤颈鸭、白眉鸭、翘鼻麻鸭、凤头潜鸭、斑背潜鸭、红头潜鸭。

  琵嘴鸭一般不易见,但在特定的环境中可能有很多。2016年冬天,我曾在杭州湾湿地公园未对游客开放的区域见到数以千计的琵嘴鸭。这种鸭子的嘴很独特,呈扁平的匙状。

  野鸭的命名,多体现了鸟儿的特征。如,针尾鸭,是因为其中央尾羽特别长,其细如针;罗纹鸭,则是因为其雄鸟的胸部与体侧有大量波状细纹;翘鼻麻鸭,是因为其雄鸟的上喙基部具红色的瘤状突起(主要是在繁殖期)。

  对缺少经验的观鸟者来说,难以区分的是多种野鸭的雌鸟,因为它们都是羽色灰暗,乍一看几乎一模一样,但仔细看,通常看它们的喙部就能区分。

  花脸鸭、斑脸海番鸭与青头潜鸭,均属宁波难得一见的鸟类。早先,花脸鸭与青头潜鸭都还是比较常见的鸟,但近几十年来它们的种群数量均急剧下降。花脸鸭目前是“全球性易危”物种,我在宁波见过两三次,其雄鸟的脸部由黄、绿色的月牙形色块及黑、白色细斑纹相间杂,相当好认;而青头潜鸭已被列入“全球性极度濒危”物种,在本地我仅在杭州湾湿地见过一只雄鸟。

  斑脸海番鸭,恐怕是长得最“丑”的野鸭了,全身黑褐色,脸上有小块的白斑,好似小丑的黑脸上贴了白膏药。但由于它很稀有,因此又是最受“鸟人”们欢迎的野鸭之一。2007年左右,鸟友“信信”曾在镇海海边拍到过斑脸海番鸭,但后来似乎在本地绝少有记录。

  “鸟人”圈子里流传着一句“名言”,即“家鸭不是鸭”,也就是说,在“鸟人”们看来,野鸭才配得上称为真正的鸟。但任何有一定观鸟经验的人都知道,在中国,想要接近观赏、拍摄野鸭是多么困难的事情!任何一只野鸭,哪怕在它漂浮在水面上貌似在睡觉的时候,眼睛都半睁半闭,保持着高度的警觉性,一有风吹草动,马上起飞。

  “亭树霜霰满,野塘凫鸟多。”(唐·马戴《秋思二首》)“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宋·梅尧臣《东溪》)多么平淡、写实的诗句,蕴含着多么隽永的诗意。这种诗意不仅来自文字,更来自自然!

(本文选自《云中的风铃:宁波野鸟传奇》,宁波出版社,2017年11月第一版,选用时略有改动)




[关闭窗口]
 
     
 
地方政府网站 国内林业 省直部门 市级林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