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主体:浙江百善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经营地点、面积:婺城区塔石乡百善村,多花黄精复合经营面积270亩,粉防己复合经营面积270亩,岗梅复合经营面积80亩。
经济效益:多花黄精产量3000千克/亩,产值6万元/亩,总产值1620万元,成本3.5万元/亩,总成本945万元,利润2.5万元/亩,总利润675万元;粉防己产量1500千克/亩,产值9万元/亩,总产值2430万元,成本2.5万元/亩,总成本675万元,利润6.5万元/亩,总利润1775万元;岗梅产量1.5万千克/亩,产值3.6万元/亩,总产值288万元,成本1.8万元/亩,总成本144万元,利润1.8万元/亩,总利润144万元。
技术要点:一是高密度种植中药材。使用水平带状高密度种植方式,并且选择多花黄精块茎作为栽植材料,提高生产效益。二是精细的水肥管理。采取全年一次性施肥措施,在5—6月新竹抽枝长叶期,雨前撒施有机肥。多花黄精良好生长需要水分充足的土壤环境,夏秋季时期水分充足,地下块茎快速膨大生长。如遇干旱天气,应及时进行灌溉补水。三是保留多花黄精块茎。多花黄精栽植3年后,选择林分中地上部分粗壮的植株进行采挖,保留相对弱小的植株。在地下块茎采挖过程中,可将小块茎或从大块茎中剥下的幼龄部分重新栽植于多花黄精植株稀疏处,保持林分中多花黄精密度的稳定性。
特色创新:一是采取适宜的林下种植方式,提高林下种植效率。规划2—4米水平带,水平带上种粉防己和多花黄精,斜面上种岗梅,林地利用率在95%以上。积极探索林下中药材复合经营模式,中药材的种植增强了林地的生物多样性,形成了良性的生态循环。二是选择科学的栽培管理技术,提升中药材产量和产值。采收多花黄精地下块茎作为栽植材料,保证了药材的品质和产量。科学的栽培管理,如合理施肥、适时浇水、病虫害防治等,为中药材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三是自主生产培育种苗,保障苗木供应需求。将占地7亩的连栋大棚进行智能数字化改造,建成数字化中药材种苗繁育中心,采用物联网数字化管理系统,对生产基地的温度、湿度、光照强度等技术参数做到远程监控、采集与调控。这对于推进中草药育苗工作现代化以及高效提供育苗技术具有重要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