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策划
 
     
 
 

重科研 严要求 玉环勠力打造鸟类监测新标杆

 
 
发布日期:2025-07-01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省林业局
字号:


  2017年4月,玉环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成为浙江最年轻的县级市之一。市域由浙江第二大岛玉环岛、楚门半岛和135个外围岛礁构成,总面积2279平方千米,其中陆域378平方千米,海域1901平方千米,下辖3街道6镇2乡,常住人口64.3万人、户籍人口43.6万人(2023年官方统计数据)。近年来玉环市先后跻身全国县域综合实力、投资潜力、营商环境创新等多个百强榜单。

  根据《玉环市野生动物资源本底调查报告》,玉环市鸟类分布记录341种,隶属19目69科。国家级保护鸟类有69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有白鹤、白头鹤、黑鹳、东方白鹳、黑脸琵鹭等12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有白鹇、褐翅鸦鹃、小鸦鹃、鹗、白腹隼雕、凤头鹰等57种。玉环市还有浙江省重点保护鸟类戴胜、大斑啄木鸟、棕背伯劳、叉尾太阳鸟等44种。

多措并举 生态修复

  开展玉环市野生动物资源本底调查。野生动物是宝贵的自然资源,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自然生态平衡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实施玉环市野生动物资源本底调查,基本摸清了玉环市市域范围内哺乳动物、鸟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淡水鱼类和昆虫等各类野生动物的种类、数量、分布和栖息地状况,不仅为玉环市野生动物资源长期监测提供了基础数据,也为玉环市野生动物资源评价和保护管理、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开展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工作。严格按照《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管理办法》要求,坚持“全面监测、突出重点”的原则,开展日常监测和专项监测。配备监测用房,增添先进设备,提升玉环市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的监测与检测能力,为野生动物健康提供科技支撑。与浙江农林大学联合打造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共建基地,通过校地合作,共同推进野生动物保护事业的发展。积极创建省级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示范站,以期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典范。力争申报成为国家级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提升玉环市在全省、全国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领域的影响力。

  进行生态修复恢复自然生态。在玉环漩门湾国家湿地公园内,对受损湿地进行生态修复与持续维护,恢复其自然生态功能,为野生动植物提供适宜的栖息地。规划并建设巡护道950米、鸟类监测屋5个,配备先进的鸟类观察仪器8台,为观鸟提供便利,给公众提供了解鸟类的平台。安装湿地鸟类监控摄像头34处102个,监控显示屏11个,可实现足不出户监测鸟类动态,目前6路视频信号已接入国家湿地监测平台。因特殊的地理位置让众多候鸟在此停歇觅食,包括公园内齐全的观鸟设施设备,让漩门湾国家湿地公园被列入第一批“浙江省观鸟胜地”。

  开展水鸟同步调查工作。协助浙江省森林资源监测中心在玉环开展细致的鸟类环志工作和温州、台州地区的水鸟同步调查工作,为环志捕到的鸟类安装先进的定位器,以便深入研究它们的迁徙模式和生态习性。汇总并详尽分析全市观鸟爱好者提交的丰富观鸟记录,以获得更全面的鸟类分布信息。

精研监测 成效显著

  监测物种丰富。截至目前,玉环市记录有野生脊椎动物38目117科477种,分别是两栖类2目8科17种,爬行类2目11科34种,鸟类19目69科341种,兽类6目12科23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2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62种,浙江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58种。在2024年4月13—14日举办的湿地公园首届观鸟赛中,发现浙江省新记录“棕颈鸭”。

  发现珍稀鸟类。2013年10月,第一次在湿地公园观察到全球珍稀濒危水鸟黑脸琵鹭。后来在湿地保育区建设26处自动红外监测设备,对鸟类进行全天候监测,观察到黑脸琵鹭最多的一次为86只,常年均在70只以上。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在近陆小岛繁育。2022年,首次在玉环漩门湾国家湿地公园发现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黄嘴白鹭在近陆、近路小岛上营巢繁育,打破以前认为该鸟只在无人岛岩石缝隙繁育的传统认知,为进一步研究黄嘴白鹭的栖息、觅食、繁育提供了极佳的研究素材。2022年,记录发现筑巢成鸟数量17对、成功育雏36只。2023年,观察发现筑巢30余对、成功育雏60余只。2024年观察发现筑巢18余对、成功育雏54只。

  使用先进设备。2018年起至今,浙江省森林资源监测中心在玉环漩门湾国家湿地公园进行环志工作,并使用了当前先进的GSM北斗卫星跟踪设备,为游隼、白腹隼雕、雁鸭类等环志鸟佩戴了GSM北斗卫星跟踪器,持续对多个物种进行迁徙监测研究。

  疫源疫病监测更加深入。2014年至今,疫源疫病日常监测巡查时间15.4万分钟,巡查里程约4.09千米,监测鸟类数量超过100万只。通过《玉环市珍稀濒危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与预警》项目的实施,采集了玉环市黑脸琵鹭和黑鹳的新鲜粪便样本,获得了黑脸琵鹭和黑鹳的肠道RNA病毒群落组成、宿主分类和基因功能注释结果;获得了黑脸琵鹭和黑鹳的肠道微生物群落组成以及抗性组特征,并在黑脸琵鹭肠道中预测到了73种条件致病菌,在黑鹳中预测到了57种条件致病菌。将从黑脸琵鹭和黑鹳粪便中分离鉴定得到的大肠杆菌,根据上述宏基因组分析选择多种药物,筛选其敏感药物,为珍稀濒危野生动物救护提供了理论依据。

  下一步,玉环将强化数据分析与预测能力,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长期积累的鸟类监测数据进行深入挖掘,揭示鸟类种群动态变化的规律,为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保护策略提供数据支持。推进法律法规与政策支持,在科学研究和技术发展的基础上,推动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为鸟类监测和保护工作提供更加坚实的法律保障。加强科普教育与公众意识提升,通过举办科普讲座、展览、出版物等形式,普及鸟类知识,提高公众对鸟类及其生态价值的认识。关注特殊种群与濒危物种,针对特定地区或特定种类的鸟类,特别是濒危物种和受威胁种群,制定更加具体的保护措施。推动国际合作与交流,积极参与国际鸟类保护组织和相关会议,分享经验和成果,学习先进技术和理念,共同应对跨国界的鸟类保护挑战。




[关闭窗口]
 
     
 
地方政府网站 国内林业 省直部门 市级林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