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郑州7月10日电 题:三门峡黄河湿地成天鹅越冬“天堂”
新华社记者杨金鑫、韩朝阳
漫步在河南省三门峡市,处处可见天鹅元素。在虢国博物馆,出土于西周时期的玉雕天鹅栩栩如生;在经济开发区,道路转盘中心矗立着巨大的天鹅翅膀雕塑;在景区文创店里,有关天鹅的文创产品最受游客欢迎……三门峡,这座黄河岸畔的城市,因天鹅而变得灵动。
三门峡是一座典型的资源型矿业大市。近年来,随着环境治理力度加大,自然生态逐渐恢复,白天鹅悄然出现在黄河三门峡库区,栖息越冬。每年10月至次年3月,在天鹅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黄河公园、湖滨区王官黄河湿地等地,都有大批白天鹅栖息的身影。
全国鸟类环志中心三门峡天鹅湖鸟类环志站站长高如意与天鹅打了40多年的交道。去年10月,高如意与同事们一起出发,驱车3500公里,历时半个月,沿着大天鹅南迁路线,对大天鹅栖息习惯、食物来源等进行追踪,获取了珍贵的天鹅繁殖和迁徙数据。“这些数据对于接下来更加科学保护天鹅至关重要。”高如意说。
因与天鹅结缘,高如意见证了三门峡从“矿山之城”向“天鹅之城”的蜕变。三门峡天鹅湖30多年前曾是一个臭水沟。“通过治理,现在这里成了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不但市民能到此散步休闲,每年冬季天鹅、红嘴鸥也会在这里或栖息觅食,或自由翱翔。”高如意说。
包括三门峡在内的黄河河南段地处中国中部候鸟迁徙区,随着退耕还湿、禁排污水、湿地修复、矿山治理等保护措施不断升级,三门峡境内18条黄河一级支流实现“一泓清水入黄河”,建成240公里复合型沿黄生态廊道,森林覆盖率50.72%,位居全省第一。
据不完全统计,在三门峡黄河湿地栖息的野生鸟类从20年前的175种增加到如今的315种,其中包括黑鹳、大鸨、白头鹤等。“凭借适宜的气候、优良的水生态、安全的环境和充足的食物,三门峡成为中国境内大天鹅栖息越冬的主要目的地之一,越冬大天鹅数量从10年前的2000余只增加至1.5万余只,天鹅栖息地增加到10处。”三门峡市生态环境局局长孟繁昌说。
“每到‘天鹅季’,全国各地的游客慕名而来,拍照打卡。作为本地人很自豪,是天鹅让更多人认识了这座美丽的城市。”近年来,三门峡摄影师张明云以镜头为介,多次举办以白天鹅等鸟类为题材的摄影展,还当起义务讲解员,向游客普及天鹅知识,增强大家保护环境的意识。
“2015年,一对留在三门峡越冬的大天鹅夫妇生下了它们的天鹅宝宝,这是野生大天鹅首次在黄河流域成功自然繁殖出后代。之后的2023年、2024年又有天鹅宝宝在三门峡出生。”孟繁昌说,十年间,共有13只野生天鹅宝宝在三门峡顺利出生,这是三门峡生态环境逐渐向好的生动注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