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水
 
     
 
 

旱季不减绿!庆元为千亩毛竹林“解渴”

 
 
发布日期:2025-07-11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潮新闻
字号:


  今年盛夏,庆元持续高温少雨,山林干旱成为林业生产面临的一大挑战。然而,在黄田镇千亩毛竹林高效经营精品示范基地,却是另一番生机勃勃的景象。得益于先进的滴灌技术,山林充分“解渴”,满山的竹林在阳光下更显翠绿挺拔。竹叶轻颤,透着鲜亮的翠意,仿佛绿色的海洋。

  在基础设施与技术创新方面,黄田镇下足了功夫。为解决干旱问题,基地主要采用滴灌技术,极大改善了灌溉效率。同时,基地自建加工处理设施,具备日处理能力30万斤,保障了竹笋的收购和加工一体化。此外,地下仓库可储存800万斤竹笋,确保了产品不积压。

  在过去,黄田镇面临着毛竹林荒废、基础设施老旧和缺乏管理的困境,亩均效益仅为400-500元,土地流转金也仅有50元。然而,通过科学管理和项目建设,这片毛竹林如今实现了华丽转身。据黄田镇副镇长吴根旺介绍,“现在示范基地的冬笋亩产达500斤、春笋3000斤,农户山场的年租金可达300元一亩。高产亩均效益提升至8000元以上,亩均竹林流转金则提高至400元”,而这背后是黄田镇推行的“三金”模式发挥了关键作用。

  “林农就近就业有薪金、土地流转有租金、入股合作有股金”,这“三金”模式为当地农户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原本闲置的竹林被流转起来,农户不仅能拿到租金,还能通过入股合作获得股金分红。更值得一提的是,当地有经验的农户还可以通过就近就业参加竹林工作,一天的收入就有400到500元,真正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增收。

  从黄田镇千亩毛竹林高效经营精品示范基地出发,沿着山路前行,便来到了庆元县森林公园国储林项目工程建设基地——“吃水湾”山场。这里,精心栽培的树木已在盛夏中笔直向上,青灰色的树干如立柱般整齐排列,新生的枝叶在顶端聚成浓密的绿冠。

  “这片山场一亩的收成大概在7000元左右,而村集体则可分到3000元。”置身于绿林中,庆元县实验林场副场长吴仁超介绍道。

  在庆元,山林是大自然赋予的宝藏。早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庆元开启了第一轮国乡合作造林,荒山变绿洲。但过去“到期采伐一次性分红”的模式,导致林农收益周期长、兑现慢。2023年起,庆元以林长制为重要抓手创新模式,启动总投资35亿元的国储林项目(国乡合作2.0版),流转收储全县60万亩人工商品林,其中一期计划完成16万亩。新模式每年按省级生态公益林补助标准支付预期收益,到期“多付不还,少付补足”,让林农收入稳定。

  围绕新模式,依托全省首批林业共同富裕试点县建设契机,庆元在“吃水湾”山场先行先试,开展了多个林业共富试点子项目:收储杉木林并与村集体签订40年协议,提前兑现收益;林业碳汇先行示范基地调控杉木林密度,营造空间种植珍贵树种,提升碳汇能力;灵芝三叶青生态轮作基地引入专业公司发展林下经济。这些项目构建起“上层大径材培育+中层珍贵树种造林+下层林下经济”的立体经营模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目前第一次合作已进入收益期,270亩林地总收益约189万,村集体和农户收入可观。而第二期合作还将进一步优化,每年按照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38元/亩)先支付部分收益,采伐后结算剩余部分,经营性收益按四六比例与村集体分成。此外,庆元还在探索林下经济、碳汇交易,通过打造林业标准地等,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现已有多家企业租赁林地种植中药材。

  带着盛夏的热烈与蓬勃,庆元的林业事业正如这片片生机盎然的山林,枝繁叶茂、茁壮成长。黄田镇千亩毛竹林高效经营精品示范基地与森林公园国储林项目工程建设基地的创新探索,为林农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这片绿色的希望之林,不仅承载着生态之美,更孕育着百姓的富裕梦想。未来,庆元林业将在创新与实干中继续前行,向着更广阔的天地蓬勃发展,书写属于绿水青山的崭新篇章。

(潮新闻 见习记者 陈朴风)




[关闭窗口]
 
     
 
地方政府网站 国内林业 省直部门 市级林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