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杭州钱塘大湾区湿地观鸟胜地,位于钱塘江杭州湾出海口南岸,既是钱塘江潮起之地,也是杭州第一缕阳光升起之处。作为东亚—澳大利西亚国际候鸟迁徙路线的重要中转站,这里以其独特的区位优势、良好的湿地环境和丰富的鸟类食源,成为钱塘江流域湿地水鸟的天堂,吸引了众多爱鸟者的目光,逐渐成为观鸟打卡胜地。2024年,时任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刘捷赴钱塘区调研,现场考察了大湾区湿地,对其生态价值和保护成果给予高度评价。
鸟类资源丰富,生态价值显著。大湾区湿地鸟类资源丰富,种群规模较大,拥有一定数量的珍稀、濒危特色鸟种。历史记录显示,这里共观测到鸟类16目49科140种,其中包括5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白头鹤、黑嘴鸥、东方白鹳、卷羽鹈鹕和黑脸琵鹭。此外,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有22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19种,如鸿雁、白额雁、鸳鸯等;浙江省重点保护鸟类18种,如斑嘴鸭、绿头鸭、琵嘴鸭等。
根据鸟类的居留类型,大湾区湿地的鸟类可分为留鸟和候鸟(夏候鸟、冬候鸟、旅鸟),其中候鸟占比较大。最佳观鸟时间为3—7月和11—12月。春秋季节以集群迁徙的候鸟为主,冬季以栖息越冬的候鸟为主,夏季则以繁殖的留鸟为主。
湿地生境优越,生态修复成效显著。大湾区湿地观鸟区域面积约350公顷,湿地生境以沼泽湿地为主,兼具水陆特征。这里拥有良好的自然水系和丰富的水资源,通过江海湿地引配水工程调度,有效促进了湿地水循环,修复并新增湿地滩地面积500余亩。为提升湿地生态功能,相关部门有序开展增殖放流5万尾鱼苗、种植5500平方米水生植物,并清理地笼、游丝网等100余个,多效优化湿地水生态环境。针对非法捕鸟现象,采取“常态化巡查+高压式打击”的形式,2025年以来累计出动巡查人员300余人次,清理鸟网180余张,有效维护了湿地鸟类的栖息环境。
观鸟设施完善,人与自然和谐共融。为营造大美湿地共建共享的良好社会氛围,大湾区湿地的旅游休闲设施依堤塘而建,建有飞鸟台、观鸟塔、海云台、彩虹阁、潮驿站等12个景观节点,将湿地与人完美融合,构成了湖江一体、人水和谐的生态休闲空间。
游客可在观鸟亭内使用立式望远镜、便携望远镜等设备观鸟,现场还定期进行环境整治,确保湿地环境整洁有序。因重大事项及科研监测需要,相关人员还可乘船进入水塘内观测,进一步提升了观鸟体验感。此外,湿地装设了以护鸟为主题的标识标牌及道旗,提醒游客在游玩参观的同时,爱护湿地环境且不惊扰湿地内的鸟类。由于地处杭州市最东面,大湾区湿地也是杭州第一缕阳光升起的地方,游客还可以在此远眺钱塘江上的日出,邂逅一场出海口的浪漫日出。
交通便捷,科普宣传深入人心。游客可自驾导航至“杭州钱塘大湾区湿地公园”,也可乘坐3154路公交车直达湿地。为提升公众保护意识,大湾区湿地以爱鸟周、野生动植物保护宣传月、秋冬季候鸟保护行动等为抓手,开展保护鸟类、保护湿地等主题科普宣传活动。精心拍摄制作的湿地宣传片《家门口的“湿”和远方》在杭州地铁7号线、8号线循环播放,引导广大市民自觉参与湿地生态与鸟类保护行动,营造了全民爱鸟护鸟的良好氛围。越来越多的摄影爱好者前来观鸟“打卡”,与开阔的水域、成片的芦苇荡和飞过的鸟群,一同构成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画卷。
2025年度,计划以“蓝色海湾”湿地修复工程为牵引,针对大湾区湿地,营造两个生态鸟岛、一个光滩、一个浅滩、一个深水区和一个浅水区等多种栖息地类型;实现全面化、自动化的智慧监测,多效吸引集聚更多鸟类栖息停留,进一步展现湿地生态原有的自然之美,打造生态、生活双生共荣的“绿意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