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七月,山林葱郁。在临岐镇夏中村敕村自然村的山核桃林下,种植户姚苹香正在仔细查看套种的多花黄精长势情况。“2023年在7亩山核桃林下套种了黄精,没想到长势挺好!”她脸上漾开笑意,“以前都没想过,就7亩林地也能享受补贴,必须为林业部门点赞。”
这份从林间萌发、如今已“落袋”的增收喜悦,正沿着崎岖山路,在淳安的广袤山林间传递。走进左口乡方家村林下黄精种植基地,淳安千岛湖野鸡岭山核桃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方才云指着山坡上成片的黄精介绍:“这315亩是2023年种下去的,2024年验收合格后,70%的补助款——27万多已经实实在在打到了账上,信心更足了!”
这种降低门槛、兑现承诺的做法,极大地激发了农户参与林下经济的积极性,而大户效益的提升又进一步带动了新的“共富循环”。2024年底,方才云又流转了500亩林地投入种植。其“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已带动20余户农民共同发展500余亩中药材,创造就业岗位20多个,发放工资超百万,为村集体和农户年增租金收益8万元。后续基地培管、除草等工作,还将持续带动周边农户增收。
这份惠及大小种植主体的“林下红利”,源于2023年淳安县入选浙江省首批林业共同富裕试点县的契机。临岐林业中心站副站长胡婉莹介绍,县林业局与淳北联合党委迅速响应,当年即出台创新性支持政策,不仅打造了方家村这样的“林业标准地”,更关键的是大幅降低了散户参与门槛——将林下中药材种植的补助申报面积要求,从原来的10亩以上显著降低至连片种植3亩及以上,覆盖黄精、前胡、覆盆子三种本地道地药材。
“像黄精,每亩需达4000株种植标准才可获1200元补助;前胡和覆盆子分别达到每亩10000株、150株则补助600元。”胡婉莹解释道,以黄精为例,在完成种植后的第二年开展验收,成活率达到90%以上且完成抚育的,拨付补助资金的70%;种植后的第四年开展第二次验收,成活率达到85%以上且每年不少于一次抚育的,拨付剩余30%的资金。新政策改变了以往政策种植完就一次性补助的规定,而是更加注重后期管理,管理好了才能享受另外30%剩余补助资金。
政策落地并非一纸公文。政策实施以来,林业技术人员的身影活跃在山间地头,从种苗选购、科学施肥到除草防病,全程提供“手把手”指导,力保种植成活率达标。烈日下跋涉验收的艰辛被他们视为值得:“山高路远,有时候一上午只能验收一块地,但看到政策承诺变成百姓手中的真金白银,值了!”
据统计,截至2024年首次验收完成,全县共验收合格林下中药材14000余亩,累计发放补助资金超过1100万元。其中,最令人欣喜的变化是散户的踊跃参与——得益于“10亩变3亩”的普惠新政,共有300多户普通农户参与种植,面积超2000亩,获得补助资金230余万元。
“把政策红利精准送到农户手中,是我们工作的核心。”县林业局林业产业发展科负责人徐金华表示,下一步,林业部门将继续创新探索,通过“订单模式”“共富合伙人”等机制,让更多零散森林资源转化为富民资本,让更多百姓参与到中药材种植中,真正把中药材产业做大做强,将其打造成支撑县域发展的绿色支柱。
(淳安县林业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