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湖南省林业局在全国首创推行森林火情热点快速核查处置“131”机制,以林长制网格化管护体系为基础,以湖南省林业大数据平台为支撑,将火情热点自动派发到所在网格生态护林员,生态护林员按要求及时赶到现场核处,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和林长办全过程跟踪监管派发任务,对生态护林员反馈火情立即组织扑火力量进行早处置。
在“131”机制中,“1”表示派发火情热点核查任务后10分钟内,生态护林员确认接收;“3”表示确认接收任务后30分钟内,抵达火情热点现场;“1”表示派发任务后1小时内,完成火情热点核查与处置,并通过林长制App反馈核处情况。
湖南推行实施“131”机制,压实护林员责任,赋能生态护林,保障三湘大地森林资源安全。
林长制催生新机制
湖南省自2021年全面推行林长制以来,构建了“一长四员”林草资源网格化管护体系。作为南方重点集体林区省份,湖南森林覆盖率达53.15%,山林与村镇犬牙交错,森林火灾风险长期处于高位。
面对严峻形势,湖南结合省情、民情、林情,充分发挥生态护林员源头管护作用,以新机制破题,于2024年3月创新推出“131”机制,由生态护林员“第一时间”抵达火情“第一现场”进行处置,遏制小火蔓延,开启了森林防火工作新局面。该机制聚焦森林火情热点早期核处,以生态护林员为关键枢纽,构建起“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定点灭”的森林火情综合性立体化监管新模式,为基层林草资源管护提供了可借鉴的“湖南方案”。
为确保“131”机制有效运行,省林业局制定《湖南省生态护林员能力提升行动方案》,明确了六大工作任务,重点是实行“131”工作机制、推行巡护点管理、健全考评奖惩体系等。第5号省总林长令《关于加强秋冬季森林防灭火工作的令》明确要求,生态护林员要落实高火险天气每天6小时、12公里的巡护标准和森林火情热点快速核处“131”机制等工作任务,压实工作责任、突出源头治理、强化监测预警、提升应急能力。
新机制实现新赋能
湖南直面生态护林员能力短板与管理瓶颈,通过全面推行“131”机制,全面赋能护林队伍,激活“神经末梢”,构建现代化生态治理新模式。
网格管理精细化。依托全面推行林长制,按照区域定格、网格定人、人员定责的要求,精准划定4.9万个林长制管护网格,科学设置114.3万个巡护点,统筹管理5.4万名生态护林员,签订管护协议明确管护职责和任务,压实生态护林员的源头管理责任。
火情定位智能化。省级林业卫星影像全域扫描、200余架无人机重点巡航、2万余个“铁塔哨兵”视频摄像头24小时值守,5.4万名生态护林员实地巡查动态补盲,构建了“空天地网”一体化智能监测体系。
人员队伍专业化。市、县、乡各级按照分级分类管理培训的原则,培训指导生态护林员学习政策规定、专业知识及熟练掌握林长制App的操作使用和执行“131”机制任务。
护林履职主动化。建立明确的考核制度和奖惩措施,每年评选生态护林员标兵100名,对及时完成核处任务的生态护林员每次给予100元奖励。截至2025年3月,湖南省林业局共奖励11期1792名生态护林员,充分调动了生态护林员的工作积极性。
新机制提升新质效
湖南依托“131”机制,构建起“事前预警、事中处置、事后评估”全链条管理体系,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火情处置历史最优。2024年湖南省成功核处森林火情906起,有效遏制了小火蔓延成灾,切实做到了“打早、打小、打了”。全省森林火灾数量、受害森林面积、损失成林蓄积同比分别下降56.2%、41.7%、33.9%,未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也未出现人员伤亡事故,创造了自1950年有火灾记录以来的最佳成绩。
森林管护有质有效。生态护林员化身“移动哨兵”,2024年共上报事件2万余起,违法使用林地案件数量、面积同比分别下降51.9%、47.9%。林业病害发生面积同比下降14%。
治理效能综合提升。2024年,湖南设立林长制奖补资金5000万元,用于奖励5个市州、16个县市区、60个乡镇(街道),资金使用范围可用于提高生态护林员待遇和推行“131”机制保障等方面,切实为基层减负赋能,有效提升林业基层治理能力。
2024年,全省5.4万名生态护林员巡护总时长3463.6万小时,巡护总里程8533.4万公里,平均上线巡护率高达93.28%,位居全国前列,真正实现“山有人管、林有人护、责有人担”。
(唐强 徐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