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候鸟蹁跹,看“海上”日出……自去年9月底开园后,杭州钱塘大湾区省级湿地公园便“美出了圈”。近日,这座“宝藏公园”被评为第三届杭州市新建(改造)美丽公园。这个湿地公园究竟有何魅力?一起来看看~
公园紧靠杭州湾入海口,是三江两岸景观廊道的终端,杭州东部生态带的核心区域,公园规划总面积4406公顷(已经开放的启动区块约6.7公顷),湿地率高达99.56%。
今年3月,一名摄影师在候鸟迁徙高峰期捕捉到动人一幕:数百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白琵鹭在此“安家”,它们或振翅高飞于水面,或低头觅食于滩涂,洁白的羽毛和棕黄的芦苇相映成趣,如诗如画……
不难看出,这里同西溪湿地一样,是天然的“观鸟圣地”。公园坐拥杭州最大的沿江滩涂湿地,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的重要中转站。数据显示,这里已收录鸟类16目49科140余种,包含东方白鹳、黑脸琵鹭等20余种国家级保护动物。
漫步其间,公园以湖堤为界,分为北湖和南湖,设有飞鸟台、观鸟塔、海云台、彩虹阁等12个独具匠心的景观,将自然与人文完美融合。北湖之上,大片湿地绿意盎然,水天一色,美不胜收;公园另一侧,连江桥、凌波桥犹如玉带,长桥卧波,古朴美丽。
“在这里看日出,有种看‘海上’日出的美妙感觉。”社交媒体上,网友这么评价大湾区湿地公园的日出。这里是杭州最早迎接阳光的地方之一,随着太阳升起,东方的天际线渐渐染上橙红,逐渐铺满水面,特殊的日出景观吸引着许多市民前来拍照打卡。
湿地公园之美,还在于它是钱塘传承文化的重要抓手。不同于自然湿地,大湾区湿地公园是围垦而来的。曾几何时,这里是一片滩涂地,还有随意生长的芦苇。
但钱塘人发挥战天斗地的围垦精神,修复植被,引入盐碱植物,用勤劳的双手,在城市中打造出一块绿意空间,这里也凝聚了钱塘人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考与智慧。
截至目前,大湾区湿地公园累计接待游客超18万人次,单日最高客流量达1.6万人。未来,钱塘将持续推进鸟类栖息地生态修复,深化“观鸟胜地”“潮起之地”等特色品牌建设,以湿地资源赋能产业升级,推动生态价值与文旅经济双向转化。
(原标题《接待游客超18万人次!获评市级头衔!钱塘这个公园,火了!》,原编辑 冉佳鑫 黄婧雯 严巍。编辑 吴东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