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宁市黄湾镇葱郁山林间,有一群“巡山人”无惧酷暑与寒冬,日复一日穿行于密林深处,用脚步守护这片森林。8月13日上午9时,黄湾镇高阳山脚下,温度攀升至30摄氏度以上,护林员陈春杰、徐建锋、周仁良照常来到山脚下“打卡”,准时开始一天的巡山工作。
人手一把镰刀,身着密不透风的长袖长裤的迷彩服,背上鼓鼓囊囊的背包,这是他们巡山的主要装备。为何大夏天还要捂得这么严严实实吗?陈春杰解答了疑问:“山里蚊虫多,穿着热但是能保证安全,防止蚊虫叮咬。”
他们巡山的范围主要包括高阳山在内的三座山,山林面积约5000亩。当天,他们主要巡山范围是高阳山东南方向的一片区域。“我们每天都要巡,但是山林面积很大,我们也是分片区巡逻。今天这个方向,明天换个方向,一周内基本要将这三座相连的山走上一遍。”陈春杰告诉记者,即使3个人分段巡查,巡查一次也需要三四个小时。由于翻越一座山来回大半天,他们每次上山都会带上干粮,中午饭就在山上解决。
夏天,是巡山任务最艰巨的季节。“这天气,林子里闷得像个蒸笼,虫子也格外多。”有着14年巡山经验的徐建锋走在最前面,边走边用镰刀将遮挡小路的杂草枯枝清理,汗水早已浸湿衣服。
山林深处,浓密的绿荫并未带来想象中的清凉。高温高湿的环境如同巨大的蒸笼,空气仿佛凝固,每走几步都令人胸闷气短。记者跟随队伍亲身体验,才知其中艰辛。不仅天气热,耳畔还有蚊虫持续不断的嗡鸣,更添几分烦躁。
行至中途,队伍里最年轻的陈春杰卸下背包,取出水分发给队友。“一趟下来,两三瓶水是起码的。”徐建锋接过矿泉水,拧开瓶盖仰头畅饮,擦一擦汗水。
“眼下高温天,首要任务是防火。”徐建锋指着眼前葱郁却潜藏风险的山坡,神情凝重。他解释道,持续晴热天气下,林间堆积的枯枝落叶异常干燥,加之林木浓密,一旦遇有火星,极易引发燎原之势。为此,巡山队员们配备了一些防火宣传贴纸,巡护密度也显著增加。他告诉记者,待到九十月,工作重心就是应对“候鸟季”,为远道而来的候鸟保驾护航。
作为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通道上的重要驿站,海宁市黄湾镇坐拥3.67万亩茂密山林,为南来北往的候鸟提供了关键的停歇地与补给站。
这样一个“自然生物天堂”,也意味着沉甸甸的守护责任。巡山途中,陈春杰仔细将“禁止捕鸟”的宣传标识张贴于醒目位置。
等到了“候鸟季”,他们还需要走到山林更深处。“山路不好走,随地都是落叶和树枝,如果遇到下雨,道路就更滑了。”徐建锋说,护林员就是要不走寻常路,哪里越隐蔽,就越往哪里走。
山林间,树木葱茏,蝉鸣鸟啭,生机盎然。“大伙儿的生态保护意识强了,环境自然越来越好!”护林员周仁良告诉记者,就在前几年的巡山途中,他还看到了珍稀物种——中国雨蛙的踪迹。
(潮新闻 记者 褚晶君 共享联盟·海宁 祝成彦 通讯员 朱徐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