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专栏 > “两山”理念20周年专栏 > 浙江实践

开化运用数字化技术为青山育好“娃”


发布日期:2025-08-20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潮新闻 字号:[ ]

炎炎夏日,室外温度37℃,开化县森林生态研发中心智能化温室生产区里的温度显示26℃。几十台风机运转着,加速室内的空气流通,移动喷灌装置同步开启,细密的水珠均匀地喷洒,在这样的环境下,数十万株杉木、楠木、荛花等林木种苗茁壮成长。

“当温室内的温度和湿度高于或低于设定参数,系统就会自动启动移动喷灌系统和降温系统来进行调节。”开化县林业发展有限公司种苗事业部副部长冯旭东介绍,这是目前国内最先进的林木种苗繁育智能温室之一。要为青山育好“娃”。开化地处钱江源头,森林资源丰富,是全省重点林区,也是钱江源-百山祖国家公园创建区钱江源园区所在地,2021年起,开化围绕国家储备林、集体林权改革和林业推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等战略需求,投资1.2亿元建设森林生态研发中心,引进专业人才和技术,研发设计先进设备,成功实现优质种苗繁育,支撑县域内生态保护、生态修复和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47.jpg

“育娃”的每一个环节都要上心。在生产区内,还有自动物流苗床、水肥一体化系统等各种国内外先进设备,它们一起组成了种苗繁育的自动化生产线。当种子在催芽室成功发芽后,移栽至轻基质容器,再通过自动物流苗床传送到生产区的指定位置进行温室培养。从催芽、移栽到温室培养,整个过程几乎不需要人工干预,所有种苗的生长情况都能在中控室的电脑上看见。在这里,所有的种苗在室外炼苗、上山造林前都会经历这样智能又精心的“呵护”。

“这样才能提升林木的品质、抗性,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冯旭东说。

48.jpg

此外,研发中心还配备林木种质资源评价、种子测定和分子检测等各类科研实验室,能随时根据种苗繁育情况开展研究,解决繁育及生产过程中的各项问题。“林业公司与浙江大学、浙江农林大学、中国林科院亚林所、中国农科院茶叶所等科研院校开展合作,以强化研究和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生产力。”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副研究员、开化县林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军说,扩大的规模、先进的技术、专业的设备,让种苗繁育及生产效率较以往提升了2至5倍。

“今年育苗工作从年初开始,我们准备了浙江楠、木荷等三类容器苗15万株用于造林。”看着林木种苗在郁郁青山中扎根,林业公司的工作人员们别提有多高兴了。

(潮新闻 记者 赵璐洁)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