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将至,淳安县金峰乡的山核桃林本该沉浸在丰收前的静谧喜悦中,然而现今,山后村种植大户江文龙的山核桃林里部分植株的基部出现了白色绢状菌丝,甚至有些树皮已经呈现出腐烂的迹象,这场突如其来的病害,正威胁着这颗承载着百年农耕记忆的“金果子”,眼看采收期日益临近,这一病害让老江忧心忡忡。关键时刻,淳安县林业局青溪林业中心站的林业干部第一时间组建了指导组,前往老江的山核桃种植区,一场守护丰收的攻坚战在山间打响。
在金峰乡,每一棵山核桃树都历经风雨,默默见证着四季更迭,枝头孕育的果实,承载着农户的希望。辛勤耕耘一整年,如今丰收在即,却被白绢病打得措手不及。“白绢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土传病害,常侵害植物的根部和茎基部。其典型症状是在病部出现白色绢状菌丝,后期还可能形成油菜籽大小的褐色菌核。”在老江的山核桃林里,青溪林业中心站干部卢俊达一边仔细查看病株,一边向老江解释道:“这种病在高温高湿、土壤黏重或排水不良的环境中易发生,会导致植株根部腐烂、茎基变褐,一旦蔓延,不仅会导致当年减产,还可能影响树木的生命力,给后续几年的收成埋下隐患。”
入夏以来的高温高湿环境给白绢病的产生创造了有利条件,菌核萌发产生菌丝,通过雨水、灌溉水、农事操作以及苗木等途径传播。老江解释道,前两年只是零星的几株,今年发展成片感染,令他感到担忧。“不用过于担心,”卢俊达拿出小刀刮除根颈部表层菌丝后安抚道,“现在这些菌丝仅限于表皮及浅层皮层组织,木质部及维管形成层结构完整无损,韧皮部没有明显的病变,不会对今年的收成有太大的影响。”
针对目前病株的处理,卢俊达强调对于发病植株,可先刮除菌丝,再涂抹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隔7~10天涂抹一次,连续涂抹2~3次,能有效抑制病菌扩散;对于发病区域的土壤,可撒施五氯硝基苯粉剂进行消毒处理,每亩用量约2~3公斤,撒后翻入土中10-15厘米深。老江问起日常预防,卢俊达回应,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可通过增施有机肥来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山核桃树的抗病能力;同时要合理修剪,保持树冠通风透光,降低林间湿度,减少病菌滋生的条件。
除了病害防治,采收期间的安全问题亦是林业部门关注的重点。由于山核桃多生长在陡峭的山坡上,采收过程中存在着不少安全隐患,青溪林业中心站相关负责人提醒采收时的安全注意事项:“低空采收网的使用大大提高了采收的安全性,也提高了采收效率。但是传统的采收方式依然在沿用,采收前一定要先检查工具是否安全,像竹竿的牢固度、安全带的性能都得排查。上树采摘时,系好安全带,避免攀爬未固定的树木;在陡坡作业时,要采取必要的防滑措施,防止摔倒;遇到恶劣天气,应暂停采收,待天气好转后再进行。”
“山核桃有多圆,农人的梦就有多圆”,在金峰乡,山核桃不仅是树上的果实,更是农户们致富梦想的具象化。每到采收季,漫山遍野圆滚滚的山核桃,恰似农户们心中圆满的致富梦,随着一颗颗果实被采摘、售卖,梦想正逐步照进现实,在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浪潮里,让这颗承载着乡愁与希望的坚果,焕发出更旺盛的生命力。
(淳安县林业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