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专栏 > “两山”理念20周年专栏 > 浙江实践

绿水青山“浙”样富——浙江林业解锁“两山”转化新密码


发布日期:2025-08-21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高管信息·浙江领导要览 字号:[ ]

当第一缕晨曦穿透湖州安吉余村连绵竹海的薄雾,在曾经机器轰鸣、粉尘弥漫的矿山上投下斑驳光影,这片土地的重生,已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最生动的全球注脚。

二十年来,从这片竹海发轫的绿色觉醒,已激荡成之江大地上波澜壮阔的绿色革命。浙江加快深化林业改革、创新生态机制,不仅精心守护着9100余万亩“绿色家底”,更在绿水青山间奋力书写着点绿成金、生态富民的崭新篇章。

千山叠翠绿意浓

夏日的千岛湖畔,杭州市淳安县燕山国储林基地里,午后阳光在茂密树冠间流淌,洒下斑驳林荫。宽阔的水泥林道蜿蜒山间,配套的排水渠、挡土墙、电缆线等设施一应俱全。山坡上,芍药、铁皮石斛、黄精分区种植,长势喜人。

这片近600亩的林地,是淳安县103万亩国家储备林项目的缩影,生机盎然,目标直指富林、富产、富民、强企。

作为“两山”理念发源地,浙江以制度创新筑牢绿色根基。2021年,淳安在全省率先构建“县-乡-村-山场”四级林长体系,同步设立全国首个林长制“法官工作室”“检察官工作室”,生态警务、无人机巡查、AI烟火识别构建起智慧防护网;在安吉,全国首个生态共治中心整合9家单位,实现“林气水废矿”五专班联合治理;开化县则创新“两次入股、四项收入”林权改革,让5.4万亩碎片化山林重获新生。

这些“硬核”举措,织密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生态保护责任网和协同治理网,为青山常绿构筑了坚实的制度长城。

作为华东地区重要生态屏障和水源地,浙江深知肩上生态责任的千钧之重。制度保障下,浙江森林版图持续丰盈。

最新森林资源监测数据显示,浙江全省现有林地面积9106万亩,森林面积937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1.36%,持续领跑全国经济发达省份。

青山生金惠万家

守住了绿水青山,如何让它源源不断地“生金吐银”,惠泽万千百姓?浙江的答案写在产业升级与模式创新的生动实践中。

在丽水市青田县季宅乡的“兴林益农”共富工坊,一块块融入咖啡渣、正在脱模的山茶油手工皂吸引了记者的目光。小小的手工皂,蕴含着增收的大智慧。

“我们将回收的咖啡渣融入皂液,既增强清洁力,又融合了青田侨乡咖啡文化。”季宅乡党委副书记、共富工坊主理人夏茂介绍,工坊已开发山茶油手工皂职业技能认证项目,助力村民家门口就业。

有着“浙南油库”美誉的青田,油茶种植面积30.67万亩,居全省之首。然而,曾受困于“山林碎片化、经营低效化”,难以形成规模效应,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低。近年来,青田以改革破题。2024年,季宅乡创新采用“国企+强村公司+合作社+私企”联建联营机制(有效整合政策、资金、技术、土地和市场),投资1500万元建成油茶共富工坊和共享林事服务中心,实施“保底收购+利润分成”模式保障农户利益最大化。

夏茂算了一笔账:首年运营产油12万斤,产值近1000万元,带动百余户农户人均增收1.2万元,村集体增收近30万元。

产业链条不断向下游精深加工延伸,油茶资源实现“吃干榨尽”:果壳与兔粪发酵制成新型有机肥;山茶花、山茶叶资源实现定向收购;与科研院所合作开发化妆品基础油专利。青田县林业局总工程师吴忠民表示,今年计划再建2000亩高标准油茶林,绿色富民之路越走越宽。

森林“含绿量”如何提升百姓“含金量”?碳汇创新是浙江的探索之一。

安吉在全国首创县级碳汇交易平台,构建“资源收储-碳汇开发-市场交易-收益反哺”全链条。村集体组建毛竹专业合作社,集中农户分散的竹林经营权,创新的“两入股三收益”机制(租金、薪金、分红)让林农喜笑颜开:“过去守着竹林愁销路,现在‘存入’绿水青山,真能‘取出’金山银山!”

这不仅打通了生态资源变资产的“最后一公里”,更在全国率先蹚出了竹林碳汇规模化、规范化开发交易的新路。同时,安吉发布全国首个《“以竹代塑”产品分类分级评价》地方标准。

截至目前,安吉完成4.92万亩碳汇核证,备案减排量14.18万吨,实现省内碳汇交易2.5万吨,交易额173万元。“以竹代塑”每年可减碳约18000吨,为践行国家倡议贡献“安吉方案”。

科技赋能绿长青

确保绿水青山永续惠民,科技创新是根本动力源。浙江正将最前沿的林业科技成果,播撒在群山沃野间。

在衢州江山市峡口镇和开化县桐村镇,中国林科院亚林所团队打造的500余亩“太秋”甜柿精品示范果园里,省力化修剪、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高效防治等技术的集成应用效果立竿见影:病虫害防治率达80%以上,亩产量从450kg增至500kg以上,亩收益从1.8万元跃升至2.0万元。这不仅显著提升了经济效益,更大幅降低了农药化肥使用量,树立了生态友好型高效林业的标杆。

科技驱动“小种苗”加速成长为富民“大产业”,良种壮苗夯实了美丽浙江的绿色根基。在林木“优生优育”领域,相关科研院所的良种选育攻关,为打造高质量森林积蓄更多力量。

制度创新的“破冰”之力,科技赋能的“硬核”支撑,产业变革的“活水”滋养,碳汇交易的“点金”妙笔——在浙江的山水之间,这些蓬勃生长的林业新质生产力,正汇聚成一股奔涌向前的绿色浪潮。

二十年的绿色坚守,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承诺在之江大地结出累累硕果。绿水青山的承诺,不断兑现为能惠泽万代的金山银山。

面向未来,浙江将继续书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壮美篇章,并以林业绿色实践,为生态治理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时代命题提供崭新答卷。

(高管信息·浙江领导要览2025第32期 记者 许舜达)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