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专栏 > “两山”理念20周年专栏 > 浙江实践

开化齐溪镇走好生态致富路


发布日期:2025-08-22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衢州日报 字号:[ ]

“卖山林”变“卖生态” “护林岗”成“富民岗”

开化齐溪镇走好生态致富路

“今年暑假生意特别好,客房早早就被订满了。”近日,在开化县齐溪镇龙门村的“龙门客栈”里,农家乐老板王亚令正忙着打扫客房。窗外青山环抱、溪水潺潺,院内一片宾客盈门的热闹景象。

“以前大家靠山吃山,村民以伐木农耕为生,村里环境也没有现在这么干净整洁。”2013年,王亚令担任龙门村生态巡查员,不仅要和同事上门劝导,还要定期召开村民大会宣传环保知识,普及生态保护的重要性。

在“两山”理念指引下,2014年,龙门村迎来了发展新契机。村里统一治理溪流、推行垃圾分类,并通过村集体成立旅游开发公司,把发展生态旅游作为致富的新路径。

2017年,曾是生态巡查员的王亚令决定开办自己的农家乐。“为了把农家乐办好,我去了安吉、金华学习经验,把好的服务理念和环境保护措施带回来。”她在自家客栈前种上花草,保持院落整洁,积极参与村里的环境整治工作。“绿水青山就是我们最好的生态名片,保护好环境,客人自然会来。”她说。

如今的龙门村,溪水更清、村道更平、房舍焕新,独特的山村野趣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城里游客。2013年前,龙门村人均收入仅4115元,在全县255个村中排名倒数。2024年,全村旅游收入突破230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达到4.59万元,跃升至全县前列。“过去我们‘卖山林’,现在是‘卖生态’,不仅守住了绿水青山,还找到了通向金山银山的路子。”王亚令感慨道。

与龙门村相距不远的上村村,同样经历了从“靠山吃山”到“护山兴村”的绿色转型。2005年起担任村委会主任的黄美荣,清楚地记得当年砍柴伐木的村民很多。“那时候,我们结合村规民约管理,发现一次就警告,发现两次就罚款。”黄美荣说,村干部每天巡查山林,虽然乱砍滥伐现象有所减少,但村集体经济仍然停滞不前。黄美荣意识到,光靠“堵”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村子的困境,如何转型发展才是破局之道。

2012年,黄美荣发现了“农家乐经济”蕴含的潜在商机,他成为村里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创办了农家乐山庄,把茶山、果园、菜地、溪流等生态资源串联起来,打造以农家体验为核心的旅游项目。“村里的自然条件太适合做农家体验旅游了,游客既能吃到地道的农家菜,又能参与采茶、摘果,玩得尽兴。”此后,他积极带动村民参与农家旅游,推广茶叶、笋干等本地特产,让生态资源变成实打实的收入。

如今,上村村以“村美民富、自然和谐”为目标,持续推进生态环境建设和乡村旅游发展,村容整洁、环境宜人,农家山庄在旅游旺季“一床难求”。“因为环境好,游客才会来,有了旅游收入,大家又更懂得珍惜环境了。”黄美荣说。

(衢州日报 通讯员 徐路 汪亮亮 报道组 方晓璐)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