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闻动态 |
15年守护山林的生态卫士 |
| ||||
林区“活地图”刘有生: 15年守护山林的生态卫士 出生于1963年的刘有生,2011年成为衢江区岭洋乡岗头村专职护林员,15年来风雨无阻,每天巡山10公里,用脚步丈量出2.5万亩山林的安全防线,先后荣获乡“优秀护林员”等称号。 与2.5万亩山林为伴 7月23日上午10点,记者在衢江区岭洋乡岗头村见到了刘有生。他已完成早上第一轮巡山。 顾不上换下身上的湿衣服,卸下手电筒、水壶、柴刀等随身装备,他坐到桌子前,翻开本子开始撰写当天的“巡山日记”。 “7月23日,在岗头村黄达坂路段,林中一条水源并没有枯竭,倒是有几处小溪出现水流堵塞现象,已将淤泥和杂物清理掉,水流顺畅了许多。”“7月5日,百短坑自然村存在烟蒂,已清理并设置警示牌。”……这样的巡查记录,刘有生已坚持记录了十多年。“这些本子就是岗头森林的‘病历本’,哪片林子长过虫害,哪处山坳容易起雾,我都一一记录。” 岗头村全村总面积17.8平方公里,山林面积约2.5万亩,其中生态公益林面积2.4万亩,有200亩红豆杉群,其中树龄最长的达1200年。 2004年至2008年,上高输、下高输、岗头等8个自然村实施库区移民下山脱贫。刘有生是下高输自然村人,对当地一方水土有着深深的眷恋。有次他看到有人偷偷地扒红豆杉树皮,于是到衢江区林业局等相关部门反映,呼吁要加强保护红豆杉群。 2011年1月,经推荐选拔,刘有生成为岗头村一名护林员。从此,他告别城里温馨的小家,与2.5万亩山林日夜为伴。 成为林区“活地图” 日常巡护是刘有生每天的“必修课”,自担任护林员以来,他每天天不亮起床,吃过早饭后出发,穿梭于山林之间,每天巡山路程约10公里。他负责的山林地形复杂,森林资源丰富多样,面临着森林火灾、病虫害、滥伐盗伐、乱捕滥猎等多重挑战。 雨季要防塌方,“三伏天”要盯着避暑游客,秋收时警惕秸秆焚烧,寒冬腊月防范盗猎。一年四季,无论严寒还是酷暑,都能看到刘有生巡山护林的身影。多年来,他积累了丰富的护林经验,对林区内所有地形地貌、资源状况了然于胸,成为林区的“活地图”。 在担任护林员期间,刘有生时刻不忘肩负守护国有森林资源的重任。他凭借对山林的熟稔与敏锐洞察力,多次参与山林纠纷调处与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协同林业执法部门、森林公安打击违法犯罪,维护林区秩序稳定。 有一年正月的一次巡护过程中,刘有生敏锐地发现异常,并当场抓获盗伐木材的村民。盗伐者见他孤身一人,竟举着手里的斧头,气势汹汹地威胁他。他毫不示弱,几个回合下来,盗伐者气势弱了下来。他趁势向对方宣传国家保护森林的政策、森林的珍贵和重要性等,并积极配合林区公安机关,迅速侦破案件,让盗伐者受到法律制裁,被毁坏的山林也得以逐步恢复。 森林防火安全不容忽视。每逢防火季,完成一天既定的巡护任务后,刘有生顾不上休息,到村民家中普及防火知识。一句句通俗易懂的话语,一个个生动形象的案例,让森林防火意识深深扎根在每位村民心中。每年暑假,经常有外县垂钓爱好者自驾来岗头村钓鱼、捡螺蛳。刘有生完成巡山后,总不忘前去提醒他们不要在野外生火,不要乱丢烟头,以免造成火灾。 护林员在别人看来也许是一个身份、一个称呼,但对刘有生来说,是一份执着和信念。“老刘干工作很踏实,有时候连家都顾不上,巡林防火从没有拖过后腿,一门心思守山护林,大家都信任他。”岭洋乡相关负责人说。 自从成为护林员,刘有生每月回家次数很少。“这些年来,妻子承揽了家里大小事务,在背后默默地支持我。”谈及此处,他的眼神中透着愧疚,正是有家人的理解与支持,让他能心无旁骛地坚守大山,“只要有需要,我会一直守下去。” (衢州日报 记者 吴红梅 通讯员 顾柯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