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在缙云县胡源乡,章有木等6456户村民家庭,每户都领到了一本《集体林地收益权权证》。证书上清晰地写明股份数、收益分配方式等内容,正式拥有了胡源乡集体统管山林的一部分收益权。虽然山林的产权未变,但“分红权”却实打实落进了村民的兜里。
此前,缙云县被列为全省集体统管山林地收益权量化到户改革试点。改革以创新村集体林地经营模式为重点,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集体统管山林“预流转”到乡村振兴公司、强村公司等收储平台,并由收储平台统一对接市场主体,通过公开竞价、股份合作等方式实现林地规模化经营,提升林地资源利用效率,缙云县林业局率先在胡源乡组织试点实施。
胡源乡拥有山林面积约47936亩,其中村集体统管山20348亩,共涉及7个行政村22个自然村。因经营分散,乡里许多林地“沉睡”多年。“林地碎片化,无法形成连片的规模,投资商不敢投资,也不愿意投资。”胡源乡副乡长施慧婧说,很多山头荒着、林子闲着,村民看着干着急。
通过改革,胡源乡把2.3万亩荒废、低效山林变成可连片开发的好资源,“古方山居”农文旅综合体项目、蛟龙大峡谷旅游开发等优质项目纷至沓来,实现荒林变资源、生态优势变经济优势。
“山还是集体的,只是将收益量化分配每家每户。”施慧婧介绍道,目前全乡已共计发放集体林地收益权证6456本,覆盖全乡14598名村民。通过构建“固定租金+效益分红”的分配模式,其中租金按收益权证份额分配,股金分红按项目利润分配,在项目中就业的农户还能拿薪金。此外,林地的生态补偿单独算,让村民心里有底,更安心。“改革坚持‘分股不分山、分利不分林’原则,不改变林地所有权、不打乱经营格局,通过权益下沉实现全体村民共享生态发展红利。”
为确保收益分配的持续性与公平性,这场改革同时还考虑了未来发展:每五年将根据人口变化调整收益份额,村民婚迁、孩子出生、户籍变动,收益也能“跟着人走”;同时设立审计机制,由第三方审查村集体林业账目,保障分红公开透明。
“把集体山的‘钱袋子’,变成每家每户的‘小存折’;把生态资源的‘沉睡账’,变成全体村民的‘活收益’。”缙云县林业局局长周子会说,集体统管山林地收益权量化到户改革试点探索林权“经营的规模化、林权的资产化、收益的股份化”与“资源变资产、林权变股权、农民变股东”的改革路径,为丽水乃至全省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缙云经验”。
丽水市林业局绿化和改革发展处负责人表示,缙云率先探索推进集体统管山林地收益权量化到户改革试点,有效破解林地经营碎片化、资本上山入林不足困境,走出了林业促进强村富民的解题路径。下一步,丽水将持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现林地流转从规模扩张转向量质并举和结构优化,推动丽水林业真正成为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的富民强市支柱。
(缙云县林业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