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调查人员在安装红外相机 9月15日,记者从杭州市陆生野生动物资源本底调查成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经过新一轮历时五年的全域调查,杭州市陆生野生脊椎动物种类已增至696种,占浙江省总数的84.0%。这一数据相较于2005年的首次调查,物种数量实现了45.3%的大幅提升,标志着杭州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本次调查于2021年启动,至2025年完成,范围覆盖杭州13个区县(市)的森林、湿地、农田及城市绿地等各类生态系统。调查聚焦两栖、爬行、鸟类和兽类四大类群,结果显示,杭州目前拥有两栖类42种、爬行类70种、兽类99种以及种类最为丰富的鸟类485种。 杭州已成为众多珍稀濒危物种的栖息地。调查记录到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44种,其中包括黑麂、梅花鹿、中华穿山甲、东方白鹳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4种,以及毛冠鹿、豹猫、小天鹅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10种。此外,还有浙江省重点保护动物87种,以及大量被国际和国内红色名录收录的濒危物种,共同绘就了杭州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画卷。 
华东林猬 此轮调查中,发现了华东林猬这一兽类新物种,还增添了各级新记录215种,包括黑喉歌鸲、绿眉鸭在内的9种浙江省新记录,以及福建掌突蟾、灰背隼等22种杭州市新记录。 华东林猬于2022年在杭州临安山区首次被发现。从外观上看,这种刺猬呈暗褐色,比常见的东北刺猬颜色更深。近距离观察可见其刺呈现独特的“黑-白-黑-白”相间条纹,耳朵较大,几乎与棘刺等长。经过基因测序研究,确认这是一个新的独立物种。2023年,《ZooKeys》杂志发表的《华东发现林猬属一新物种》论文中,正式将该物种命名为华东林猬。 与2005年相比,物种数量的显著提升一方面得益于调查手段的飞跃。本次调查综合运用红外相机自动监测、DNA技术、GIS空间分析等方法,首次构建起多技术融合的立体化调查监测体系,使得许多以往靠人力调查难以发现的隐秘物种得以被记录。 另一方面,物种数量的快速增长更是杭州持续多年坚定不移推进生态保护的成果。据介绍,杭州市森林覆盖率已提升至65.74%,并通过湿地保护修复行动和实施一系列生态措施,持续优化野生动物栖息环境。通过在野生动物重点分布区建立33处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地、建成覆盖所有区县的21个市县两级救护站、出台市级收容救护管理办法、构建保护线索举报反馈闭环机制等举措,杭州为野生动物搭建起了全方位的保护网络,为生物多样性的繁荣提供了坚实的生态保障。 (潮新闻 记者 叶怡霖 通讯员 冯晴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