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林业局简报2025年第16期(林长制工作专辑59) |
| ||||
浙江省林业局简报
第16期 林长制工作专辑 59
浙江省林业局办公室 2025年9月28日
【编者按】全面推行林长制以来,全省各地将林长推动解决林业重难点问题作为林长履职的“第一要务”,聚焦林业发展重点难点,实施林长“挂钩联系”机制,推动形成林长“管全局、破难点、促发展”的履职尽责新格局。现编发杭州市临安区、浦江县、青田县典型案例,供各地交流借鉴。
l 杭州市临安区林长引领提升森林资源管护质效 l 浦江县以林长制破解林业高质量发展“三个难点” l 青田县依托林长制打造“共享林事”益林富农新平台 杭州市临安区林长引领提升森林资源管护质效。杭州市临安区聚焦森林资源管护难点,充分发挥林长制牵头抓总作用,多措并举优化完善监管机制,切实推动林业治理提质增效。一是常态长效,全流程监管。区林长办牵头组建4个服务指导组,对83个林业行政许可事项开展现场服务指导,其中龙岗镇针对林麝养殖等重点项目成立工作专班,落实专人监督,通过监管关口前移,从源头上减少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二是共治共管,全链条协同。区双总林长“挂钩联系”大综合一体化改革,聚焦监管、执法、整改等权责边界问题,协调林业、综合执法、公安、规资、生态环境等部门联动,建立信息共享平台,截至目前,累计移送涉林案件线索375条。区林长办会同协作部门出台《杭州市临安区林业行政监管、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实施办法(试用)》等3项制度,形成监管、查处、整改全链条闭环。三是数智速查,全时空处置。区林长办联合公安等部门,运用地理空间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针对涉林项目监管、野生动植物保护、森林消防等问题,构建“人防+技防”低空巡查防控网和“线索发现-证据固定-追溯源头”数字化监管链,推动涉林问题早发现、早处置。2024年度22件森林督查案件全部整改销号,太湖源临目村、东坑村等挂牌督办案件实现快速处置。 浦江县以林长制破解林业高质量发展“三个难点”。浦江县立足县域林业高质量发展实际,依托林长制破解林业管护、协作、发展“三个难点”,实现资源保护和绿色发展共赢。一是高位统筹,破解“管护难”。建立“林长+警长+网格护林员+森林防火员”工作机制,推行“网格划分、分区管理、责任到人”巡护模式,依托林长制智慧管理平台形成“线上+线下”监管闭环。县总林长“挂钩联系”非法占用林地案件处置,销号率100%;高标准完成松材线虫病防治五年攻坚,发生面积、病枯死松树数量分别降幅63.3%、81.7%;县域连续五年实现森林火灾零发生。二是部门联动,破解“协作难”。县林长制协作部门合力构建“高位统筹、部门协同、上下联动”工作机制,高效推进2024年林草湿普查工作,摸清林草湿资源家底;协同推进野生动植物保护专项治理,累计开展联合行动19次、清理防鸟网100余张、收缴非法狩猎工具32个。三是整合资源,破解“发展难”。三级林长纵向推进、横向协同持续深化集体林改,通过“林地股份合作+工商资本”整合分散林地,推动林业规模化发展。截至目前,全县香榧种植面积3.5万亩,从业超3000人;建成“千村万元”林下经济帮扶工程8个,预计年内新增5个,辐射面积达3900亩。 青田县依托林长制打造“共享林事”益林富农新平台。青田县围绕“提质、兴业、利民”目标,深入实施林长“挂钩联系”机制,通过整合林业与供销资源建立共享林事服务中心,实现平台共建、资源共享、林农共富。一是共享“一平台”,探索协同合作新机制。县总林长“挂钩联系”打造油茶十亿级产业链,针对山区县资源碎片化、机械化水平低、劳动力短缺等问题,在油茶主产区季宅乡建成集服务、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东源片区共享林事服务中心,覆盖5个乡镇26个村,服务林农超3000人次,2025年8月成功获批浙江省共享林事服务中心试点。二是服务“一站式”,打造联农助农新模式。共享林事服务中心面向林农需求,设立林机租赁、林机保养、产品加工等功能区,组建科研、乡土、劳务等服务团队,依托“青林事”数字平台实现“一键接单、精准派单”,为林农提供种植指导、技能培训、加工销售等全链条服务,年服务面积达5万亩,降低劳动成本近30%。三是产销“一体化”,拓宽林业共富新路径。发挥林业油茶资源与供销市场优势,构建“国企+强村公司+合作社+私企+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创新融合“油茶产业+文创旅游”,联合上铁文旅推出“红酒瓶山茶油”等定制产品,打造“青田治皂”山茶油手工皂生产基地,带动1600多户林农年均增收5万元,全县油茶全产业链产值达9.36亿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