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专栏 >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 典型故事

破难题 增亮点 强机制——温岭市高效推进国土绿化建设

发布日期:2022-06-17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省林业局
字号:


2020年以来,温岭市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新增百万亩国土绿化五年行动”统一部署,盘活土地存量、狠抓森林质量提升,加快三产融合兴林富民,强化监督管护,高效推进国土绿化建设。2021年,温岭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获省“森林浙江”建设工作突出集体。温岭市获2020年度森林浙江建设目标责任制考核优秀单位,其主要做法是:

一、破解三大要素困境,夯实国土绿化生态底色

一是坚持规划引领,谋划生态蓝图。温岭市结合国土三调、最新森林资源“一张图”、土地利用规划等成果,分析国土绿化现状,挖掘绿化造林潜力,制定五年新增百万亩国土绿化总体规划和年度实施方案,针对不同类型土地,采用土地租赁、联合绿化等形式解决绿化用地问题。二是坚持部门联动,构筑攻坚平台。加强与各部门通力协作,由发改、财政部门强化项目、资金支持;住建、基投集团落实城市周边森林建设;交通部门推进通道(公路)绿化;农业农村和水利部门指导开展种植结构调整,河道沿线、库区海塘等绿化;自然资源部门部署国土绿化空间规划和建设项目。三是坚持多元投入,凝聚发展合力。构建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国土绿化投入机制,安排国土绿化专项资金468万元,同时强力推进林业投资机制改革,发挥市场作用,导入社会资本“上山入林”,建设一批集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于一体的产业林带、苗圃基地,如2020年城南镇引进工商资本开垦荒地发展油茶100亩。

二、做好三篇绿色文章,增添国土绿化生态靓色

一是做好“扩面”文章。温岭市重点在打造通道森林、沿海森林和生态廊道上发力,推动见缝插绿、立体增绿、身边增绿等。加快形成“林网、水网、路网”有机结合,城乡覆盖、布局合理的大绿化格局。全市229个村已完成村庄绿化覆盖率达85%以上;建成月河湾绿地等开放式沿河绿地20多处,面积达120万平方米,及绵延数十公里的沿河景观带;建成全长330公里、宽8到50米的绿色廊道,在一级公路两边建设了近50公里的防护林和风景林带。二是做好“提质”文章。持续开展美丽乡村、森林乡村和“一村万树”示范村建设,以造景的理念提升绿化的丰富性、人文性、景观性。以融合的手段加强绿化与治水、拆违的结合,全市每年确定10个以上重点绿化项目。2016至2020年底,温岭市实现省级森林城镇全覆盖、12个“一村万树”示范村、290个推进村等建设。三是做好“增效”文章。温岭市结合平原绿化建设,发展新型林业,推进美丽城镇、现代农业综合体、都市农业示范区、柑橘精品园、精品村等工程建设。截至目前,建成城东肖溪百亩枇杷园、城东乌龙岙千亩优质箬包梨、滨海东片万亩优质葡萄等休闲采摘生态果园示范区。推出“温岭市方山云雾山庄→温岭市花香谷农业观光园→温岭曙光现代农业有限公司→石塘镇两日游”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带动促进产业融合。

三、健全三种保障机制,保护国土绿化生态成色

一是开拓创新,破解技术难关。温岭市积极运用无人机作业设计等信息化手段,倡导科学规范、因地制宜种树,促进尽快成林,确保应绿尽绿。针对散布在山顶、海岛、盐碱地、废弃矿区等区域的荒山荒地,研究困难地造林技术与应用示范,筛选优良抗逆植物。开展海岛适生树种种植试验、坦屿涂适生树种种植试验、乡土树种培育和珍贵树种降香黄檀引种试验等项目8个。二是强化管理,提升造林质量。强化闭环管理,实行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验收,加强全过程管理,严把造林绿化质量关与管理关,确保种一片、绿一片。2020年出台《温岭市营造林工程质量验收办法(试行)》,为省内首个县市级营造林工程质量验收办法。实现营造林全过程、全方位质量管理,造林成活率大幅度提升,较去年提高10%。三是发动群众,营造良好氛围 。依托温岭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契机,实施有关“新增百万亩国土绿化行动”政策法规、措施方法、利益成效等为主要内容的宣传引导行动,营造全民参与国土绿化的浓厚氛围。2020年,利用微信、农民信箱、报社等新闻媒体宣传、领导义务植树、在防疫时期创新线上植树和线下送树模式实现“云植树”,参与人数达5万人次。据统计,当年义务植树达46万株,参与人数10万人次,义务植树尽责率86%。